大规模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问题的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节点能量与计算能力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高效的机制,以保证数据的逼真度和传输效率,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网络特性与传统IP网络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将传统的传输控制协议,如TCP和UDP,直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国内外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控制协议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小规模的网络进行,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本文针对大规模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漏斗效应”和簇间传输干扰问题,通过对Siphon协议和REDD方案的研究,提出一个基于分簇网络结构的多sink多信道传输方案,将Siphon协议多sink的思想应用于能量利用效率高的分簇网络,并采用REDD方案提出的多信道方法解决簇间传输干扰问题,在保证节点有效利用能量的同时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大规模分簇网络结构的特点,以及“漏斗效应”与簇间传输干扰问题和已有的解决方法。重点介绍Siphon协议和REDD方案,指出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分簇网络结构的多sink多信道传输方案的设计思想。接着分4个部分阐述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1)虚拟sink如何布置以实现对指定区域的无缝覆盖;2)虚拟sink如何与物理sink和传感器节点相关联;3)虚拟sink如何为作用范围内的簇分配不同的信道,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4)采用本方案后拥塞发生的可能原因与地点及其解决方法。然后通过硬件平台和仿真软件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在保证节点有效利用能量的同时,提高网络数据的吞吐量及传输的可靠性。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理论上而言,生物体中的转座行为呈随机性,在基因组中只有小部分区域没有转座子的存在。但据实际观察来看,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呈现高度的非随机性,并且不同的种群之间分布规律
在全球范围内GSM之所以曾经乃至现在都如此成功,漫游(Roaming)功能和网间互通(Inter-working)是两个核心的要素,而目前都是基于单对单的双向(Bilateral)或单对多的多向(Multila
时空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时空数据提取目标时域与空域特征,将有意义的数据从总体中分离并应用在后续研究领域中。多视角视频时空分析实现从视频中提取时空数据特征,对目标行为分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随着生活社会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容量的爆炸式增长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在网络监控系统、金融
场景是一种分析与验证需求的有效工具,因此基于场景的分析与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场景提供预期系统的行为实例,也就是说场景中的交互行为一定是预期系统要出现的行为。一个场景
学位
关联规则挖掘是数据挖掘中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的关联或相关关系。将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于Web文档分类,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海量的Web信息,更快地
计算机技术、宽带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为P2P流媒体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2P流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2P网络中,流媒体数据的传输机制对播放质量有较大影响,但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让计算机听得懂人说的话,并能做出相应的回馈,语音识别是实现人机交互最重要的一步。语音识别系统通常分为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的设计、模板匹配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一直以来,如何利用互联网为电信网络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是两个独立且不相关联的网络,两个网络
操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而操作系统安全则主要依赖于系统内核的安全。然而,随着内核攻击的不断增多,内核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诸多内核攻击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