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噪声特性分析与绿化带降噪效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公路建设逐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公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伴随而产生的公路交通噪声正逐步成为制约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公害之一,防治公路沿线噪声污染已成为公路、交通、环保部门当前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公路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性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及当前主要治理措施等理论做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几种常用降噪措施的优、劣对比,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采用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的主要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绿化带降噪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研究结果对城市绿化和公路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实验在研究绿化带降噪效果时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主要研究绿化草坪的降噪规律,通过对关中地区两大类常用绿化草坪(高羊茅草等四种禾本科草坪和豆科的白三叶草)降低交通噪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草种的草坪有很好的降低交通噪声的效果,连续等效声级Leq随着穿越草坪距离的增加,降噪梯度随着增加,距声源4~8m时,梯度开始增大,8~12m时,梯度达到最大值,随着距离的进一步增加,降噪梯度又开始减小,但是降噪总量还在增大。草坪宽度达到12m时,降噪效果显著,即主要作为降噪用途的草坪,发挥降噪作用的最小有效宽度为12m;禾本科的高羊茅草坪的降噪效果明显好于豆科的白三叶草坪,适于在城市高噪路段种植;同一测点不同高度时,草坪近地面处高频交通噪声减弱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主要研究绿化林带的降噪规律,对双鸭山和杨凌两地及周边地区13处绿化林带进行实地监测,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对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林带降噪最低设置有效宽度应为16m;利用绿化林带降低噪声,其效果取决于树种、透光度、种植宽度、树冠高度、林带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其中透光度和宽度是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噪声衰减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宽度成正比;不同结构林带降噪效果对比时,乔灌隔行混合种植>前灌后乔混合种植>灌木林>乔木林;树冠属于主体降噪部位,通过频谱分析发现,林带对高频的降噪效果优于低频,对高频噪声有更好的衰减效果;有绿化带种植时,在垂直高度上交通噪声衰减明显好于无绿化带的情况;在噪声源与建筑物之间,要合理配置由常绿(或落叶期短)乔木和灌木组成的绿化带,且靠近噪声源植树比靠近防护对象植树效果要好。林带最好是阔叶、稠密的树种,分枝点低,枝叶茂密,垂直分布,做到乔灌木搭配并密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先种树、种草绿化,后修路建设的观点。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用异步串行通信构成的网络中的通信方式以及采用 这种通信方式设计的应用程序,并给出了接收、发送数据等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
目的了解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进展情况,促进临床正确合理的应用。方法对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分类和整理。结果目前,对于痛风的常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通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比较中药苦参碱(Mat Matrine)与甲氨蝶呤(MTX Methotrexate)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生长、细胞周期及IFN-γ与IL-4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Mat对
任何传播活动都不能超越参与者的心理背景之上,不同心理背景的个体会对相同的传播内容做出不同的解读和反馈,同时也会根据自身心理特征做出相对应的传播行为。本文以心理学依
目的:探讨不同的运动技能类型项目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念,提高自身的身体满意度。方法:采用羽毛球和健美操运动对实验组男女大学生连续干预
配位相互作用是指可以作为路易斯酸的金属离子与含有孤电子对的路易斯碱以共享电子对的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本论文建立了一种以过渡金属离子为添加剂,以配位相互作用为分离
家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是个人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场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家的意义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活动—移动行为分析,
分析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行为的现实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规避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方法: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员工认同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促进员工自我发展;加
目的自从2003年Agre和MacKinnon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来,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目。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组与水及部分小分子通透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