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尝试在已有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索运用GNAT内隐实验测量大学生内隐羞耻感的可行性,初步调查大学生内隐羞耻感状况和特点,并采用大学生羞耻感量表测量被试的外显羞耻感,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内隐羞耻感和外显羞耻感的关系;另一方面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并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内隐、外显羞耻感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对140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进行单独施测,研究结论如下:研究一:1)大学生的羞耻感存在显著的内隐效应:对自我具有积极的内隐效应,对他人具有消极的内隐效应;应用GNAT程序测量内隐羞耻感具有可行性;2)大学生的内隐羞耻感在年级、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内隐羞耻感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的内隐羞耻感要高于父亲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研究二:1)大学生外显羞耻感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二学生的行为羞耻显著高于大一学生;2)大学生外显羞耻感总分、个性羞耻感和行为羞耻感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学生的羞耻感高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3)大学生外显羞耻感和内隐羞耻感不相关,是两个独立的结构。研究三:1)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羞耻感不存在显著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外显羞耻感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和鼓励自主因子与外显羞耻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控制因子与外显羞耻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羞耻感总分主要可由母亲控制、父亲关爱和母亲关爱预测,个性羞耻主要可由母亲关爱、母亲控制预测.行为羞耻主要可由母亲控制、母亲关爱预测,身体羞耻主要可由母亲控制、父亲关爱预测,家庭羞耻主要可由父亲关爱、父亲控制预测。通过本研究我们肯定了从内隐的角度对羞耻感进行探索的合理性、必要性。大学生的羞耻感具有显著的内隐效应,并且外显、内隐羞耻感相互独立。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羞耻感,弥补仅从外显角度对羞耻感进行研究的片面性。并且首次尝试运用GNAT程序测量内隐羞耻感,证明了其有效性,并显示了相对于IAT程序在测量内隐羞耻感时的优势。另外,研究三使我们更加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羞耻感的预测力,为培养孩子健康的羞耻感对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提供建议和启发,并为心理咨询从业者在帮助相关来访者时提供咨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