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人才,理应是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念文明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然而大学校园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科学道德缺失的问题,不仅妨碍了科学研究的繁荣,而且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和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理工科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技术和成果造福社会,以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技术实践的出发点,在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训练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原则和理念,为他们未来从事科技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因此研究大学生科学道德的状况,注重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对于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广泛吸收国内外关于科学道德研究的最新成果,立足于社会转型期理工科大学生科学道德缺失的现实,借鉴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理论成果和观点,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中外比较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科学道德缺失的现状,探讨了产牛科学道德缺失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科学道德的教育对策。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科学道德”概念入手,阐明科学道德的价值和基本要求,指出科学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科学道德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科学道德缺失的主要行为表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理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内外兼修两部分为主,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科学道德提出了教育与防治手段: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和道德自律、自我教育能力;对于社会、学校、家庭来说,要以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