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期雨水调蓄池对控制面源污染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实用性也比较强。它能收集污染负荷较大的初期雨水。无论是对新建雨水系统,还是改造现有排水系统,修建初期雨水调蓄池都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负荷,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围绕初期雨水厚度、调蓄池容积以及调蓄池的功效来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调蓄能力展开研究。首先对滇池流域初期雨水截留量进行了研究,认为初期雨水截留量应根据各地不同的污染控制目标来确定,这样确定的初期雨水截留量是科学的。通过研究发现,利用“降雨事件分析法”能科学地计算出任意比例的初期雨水截留目标值。并利用该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要实现滇池流域50%全年降雨量的初期雨水截留目标,滇池流域初期雨水截留厚度为9.7mm。其次,对调蓄池的容积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将调蓄池的容积计算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两种情况来研究。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计算调蓄池的容积主要是先通过“降雨事件法”科学的计算出初期雨水截留量,进而得出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容积。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实际上是增大了系统的截留倍数,增加了系统的排水能力,从而减小了溢流外排量的大小。因此可以建立截留倍数与外排量的关系,通过外排量的削减目标来确定系统需增大多少截留倍数,从而确定调蓄池的容积。再次,介绍了SWMM模型的作用及其应用的领域,并将模型的模块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介绍了SWMM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最后,对合流制系统中的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截污功效进行了研究。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SWMM模型模拟合流制排水系统(汇水面积为108.4ha)的过程,并将昆明地区1996年的每小时的降雨输入到模型,得出系统全年溢流总量为27.699万m3,总COD负荷为56.007吨;当在溢流口处设置V=2000m3的调蓄池后,全年的溢流污水量削减55.7%,COD负荷削减率为60.5%。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结合昆明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合成P=0.25,P=0.5,P=1的降雨序列,将这三种输入到模型中,得到在设置调蓄池前后,排水系统溢流量的情况。在P=0.25时,调蓄池对溢流污水量和COD负荷的削减率分别为100%,100%;在P=0.5时,分别为33.38%,35.49%;在P=1时,分别为21.3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