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农村金融虽然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其速度远远超过了正规金融渠道借贷可以提供的支持,资金供不应求的现状造成农户更多的选择了非正规金融借贷的融资渠道。而长期以来,理论界都缺乏对非正规金融借贷的研究,甚至一些人错误的将其与非法融资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试图以农户行为为基础,分析农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基本特征,找出影响该行为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再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的政策和建议。此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资料是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周边5个区(县)20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获得的。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等进行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本文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回顾,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框架。文章首先对已有文献中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概括,包括非正规金融理论、农户借贷行为理论、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理论等;其次,在对已有文献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可能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的的因素,提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说。第二部分:被调查地区基本情况的概述。首先对成都地区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其次,对该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比如:年龄、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年收入支出等;最后,对农户的借贷情况进行调查,比如:借贷构成、借贷成本、借贷用途、负债、还款情况等。试图从调查中找出可能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了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个人特征因素。第二,借贷能力和条件因素。第三,家庭结构因素。进行权重测算后发现在这些因素当中,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特征因素。并通过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我们找到了具体显著影响成都周边区县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的因素。第四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户在融资过程中,大多选择非正规金融借贷渠道;第二;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很大优势;第三,成都周边区县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个人特征因素、借贷能力和条件因素、家庭结构因素。而具体显著的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以及负债情况;第四,非正规金融借贷存在一定缺陷,需加强监管。最后,本文从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以及农户自身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