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是由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产毒的黄曲霉(A.flavus)污染粮油及其制品、饲料所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中比例最大、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具有较强的急慢性毒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AFB1列为Ⅰ级致癌物。由于AFB1污染食品的途径很多,因此要完全杜绝AFB1的污染是不可能的,控制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最好方法是加强检测和监督控制。应用抗AFB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测定食品中的AFB1得到推广应用。但在进行AFB1检测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必须接触较高浓度的AFB1标准品,很多检测人员对频繁接触AFB1这种具有强致癌作用的物质具有很强的心理戒备。另外,由于生物恐怖事件屡屡发生,世界各国对于强毒物质的进出口均严格限制,毒素标准品已经成为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检测的瓶颈。 根据Jerne提出的免疫网络学说,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将触发一个复杂的连锁反应。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产生Ab1,Ab1又刺激Ab2的产生,Ab2再刺激Ab3的产生……,如此等等,在体内构成了复杂的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网络。抗独特型抗体(Ab2)是指针对独特型抗体(Ab1)的独特型抗原决定基产生的抗体。Ab1上不同的独特型决定位可以刺激产生不同类型的Ab2,主要分为4种类型包括Ab2a、Ab2β、Ab2γ和Ab2e,其中Ab2β具有抗原“内影像”(internal image)的作用,可模拟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始动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在体外可与Ab1上独特型表位(IdX)相结合。Ab2β能模拟抗原的原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免疫试剂,由于其和相对应的生物毒素在空间构象上存在着所谓的内影像关系,利用Ab2β作为AFB1的替代品用于食品中AFB1的免疫检测,从而实现无毒检测,并打破国际禁运的约束,降低检测成本。选用日本大耳白兔进行抗抗总黄曲霉毒素单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从灵敏度、特异性、在试剂盒中的替代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