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主要发生特征与诊断特性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yfg1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水稻土分类主要以发生分类为主,在与国际接轨系统分类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黄壤性水稻土的成土过程,建立适合贵州黄壤性水稻土发生特征和诊断特性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开展水稻土的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主要以在贵州发育于砂岩、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黄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剖面描述、室内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了水稻土的的发生特征。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建立原则与标准(试用稿)以及《贵州土种志新编》,分析和鉴定了水稻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探讨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高级单元归属和建立了其在基层分类的土族、土系划分指标体系,为贵州黄壤性水稻土的发生特征研究和基层分类积累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色调为2.5Y、7.5YR,多为灰黄和淡棕黄色,只有潜育型水稻土颜色较暗。表层厚度大于25cm,结构主要呈团粒状,土体厚度都在100cm左右,潴育型水稻土质地都较为粘重,粘粒含量较高,且深度较为深厚。淹育型和潜育型发育的水稻土体厚度较浅。供试土壤的剖面土壤颜色、粘粒含量、剖面平均粉粘比、黏化率、有机质、CEC、游离铁、络合铁、无定形铁、有效硅等指标都显示出了供试水稻土的发育程度由强到弱,潴育型水稻土发育程度强于淹育型水稻土。土壤呈酸性,土壤酸化较为明显;表土有机质积累明显,平均含量为36.31g/kg。土壤游离铁和晶质铁具有从表层向下增加的趋势,而无定形铁和络合铁含量在剖面中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硅含量处于一般和高含量水平,潴育型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高于淹育型和潜育型水稻土。  通过发生特征分析得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诊断层和诊断特基本能体现出水稻土所具有的发生特征,本研究增加了1个酸性特征,供试土壤发生层和诊断特性有:1个诊断表层,即水耕表层;2个诊断表下层,即水耕氧化还原表层、粘化层;7个诊断特性,即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潜育特征、氧化还原特征、铁质特征、盐基饱和度、酸性特性。潴育型水稻土和部分潜育型水稻土剖面具有粘化层;潜育型水稻土剖面具有明显的潜育特征。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建立原则与标准(试用稿)和《贵州土种志新编》及结合本论文研究结果,建立了黄壤性水稻土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指标体系,划分为10个土族和10土系。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非常大,集约程度较低,土地整理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方面都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分析成都市农村建设用
本研究基于GIS技术,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西旱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合理采样数以及土壤养分之间及其与木薯产量之间的相关
作物秸秆中的含碳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能提高土壤碳汇能力[1]。土壤有机质是以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以及动物、微生物残体等不同分解、合成阶段的各种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