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与青少年社会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却严重偏离了教育方针,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排名、比较、竞争愈演愈烈,表现出过度竞争的态势。   本文通过追溯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所起作用的历史,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特点,通过现场访问、实地调查、二次数据分析等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与青少年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旨在对学校这一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的各项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期对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呼吁更多的人对青少年社会化予以关注,采取更合理、更科学的对策来解决目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本文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倡导“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的新理念:1.强调人生的终极价值,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促进积极的自我实现人格的形成。人本主义教育对人性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人有一种更高的本性,人类本能的趋势是追求成长,自我实现,追求健康,寻找自我和独立,渴望达到尽善尽美”。2.人本主义教育提倡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整体化、无动机的学习,反对标签化、原子化、功利化的学习。“整体动力学家认为,思维活动,如果它具有什么意义的话,应该具有发明创造性、独特性和天才性这样的意义。……整体动力性的思维更明显地是与感知过程相联系的,而不是与记忆过程相联系。整体思维所作的主要努力就是尽可能清楚地感知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的内在本质”。3.注重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现代社会的特点是:①经济发展可持续化;②资产的投入无形化;③世界经济一体化;④信息传递网络化;⑤社会知识化;⑥教育终身化。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标准应该是:①强健的体魄;②高超的智能和创新能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高尚的道德情操;⑤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使青少年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湖南省会城市长沙的郊县望城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该县在城市化中的用地扩张趋势以及失地农民的增长趋势,试图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分析,探求它们之间的一些规律,从
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小城镇基督徒的信仰状况及基督教对家庭的影响进行了较有深度的探讨。本研究以河南省商水县城关镇为例,通过个案访谈法、文献法及问卷调查法,分别从宏观
该文以上海浦东仁恒滨江国际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社区故事,展示与分析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建构与运作,指出了通向善治的路径.该文详细描述了以党支部、居委会为象征的国家嵌
该文通过对投票行为的理论追溯,学习和借鉴西方学者和中国当代学者对该领域的理论成果,从中深层次探求选民投票行为的动机(驱力).该文给动机或动力一个心的概念——驱动力.并
农村税费改革在不断减轻农民负担,逐步规范乡镇财政的同时,也揭露了乡镇财政运行的困难。其困难集中表现在乡镇财政难以供养众多的乡镇机构和人员、乡村债务偿还难、农村公共产品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四个方面。 造成乡镇财政运行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现行财政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分税制改革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其次,在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缺乏平稳的过渡机制、现行行政体制的弊端以及税收征收
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中深度访谈方法,探索上海凉城新村街道15位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的来源、类别及效果进行深入、详细地说明.研究结果显示:独居老人的社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