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害畜产品安全的主要污染源分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方面。针对已掌握的资料与行业现状,我国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在畜产品安全性方面的主要不同特质表现在,我国主要以化学性污染源为主,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以生物源性污染为主。目前具体有关我国畜产品安全性问题的危害源性的数据分析报道很少,针对性的措施与对策相对滞后。本文采用“资料采集、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理论归纳”的研究路线,从实际、从科学角度揭示我国畜产品安全性的根本问题,从而为制定相关可行性政策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危害畜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从这三个源头出发,收集近6年(2006-2011)来我国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收集类别分为家畜类、家禽类、水产品、奶制品、蛋制品等常见的五大类。2006年到2011年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数据表明:事件数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2011年爆发的畜产品安全事件最多,为73起;从危害源分析得出我国的畜产品安全事件52%由化学性危害引起;同时统计结果发现猪肉是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种,占32%。第二、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来源是:兽药滥用及残留、饲料安全以及动物疫病、环境污染和重金属危害、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对于主要风险进行归类,然后根据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得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权重系数。根据权重分析结果,构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第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畜产品从养殖到加工再到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参考。主要包括:兽药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加强动物疾病的防治、推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整合政府部门有关监管职能,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