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SRHSHPC)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钢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良特性,逐渐成为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本文对SRHSHPC框架节点进行了受力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5榀SRHSHPC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讨了节点的受力性能,包括裂缝开展、受力机理、破坏形态,分析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对节点承载力、骨架曲线、滞回曲线的影响。2、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节点试件的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模型基本合理,可以客观地反映节点的受力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含钢率变化对SRHSHPC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节点核心区型钢的应力分布以及节点范围纵筋和箍筋的受力状况。3、基于已有单、双参数损伤模型,引入破坏比及累积塑性损伤参数,得出适用于SRHSHPC框架梁柱节点的损伤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回归确定了模型中损伤参数。最后,基于节点损伤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对节点损伤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是高速列车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行驶的轨道基础,而路基作为轨道结构的基础,必须在运营期间将线路轨道的设计参数保持在基本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这就对高速铁路路基的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内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新技术建筑施工、新的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涌现,越来越多超常规建筑
由于压电材料本身的力电耦合特性,压电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如声纳传感器、力电耦合执行器、压电电源补给装置及位置调节器等。这些装置均是在力电耦合场共同作用下进行工作,故材料本身的缺陷,如位错、裂纹、夹杂等对其工作特性及力电耦合特性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在力电耦合场共同作用下含有缺陷的压电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压电介质中近场圆形孔洞对瞬态SH波的散射和动应力集中
智能结构由主结构、智能材料及控制系统组成,它是一种仿生结构体系。智能材料分别代表传感器和致动器,压电材料由于具有正、逆压电效应,既可作传感器又可作致动器,因而广泛应用于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层合压电智能结构是由弹性材料,压电材料和粘结层构成,在层合压电智能结构中存在着复杂的弹性场、电场的相互耦合作用。介绍了由层合梁的本构方程出发,建立层合压电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编制基于参数化设计
围护结构的能耗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主要原因,围护结构的材料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内部的热能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造型别致的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业务已经成为建筑市场主要的发展方向,建筑外观也有了质的飞跃,许多新技
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和维修加固是保证和提高既有结构可靠性、延长既有结构寿命、提升既有结构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保证安全、节省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
缓粘结预应力体系是一种新型预应力体系,它是无粘结预应力和有粘结预应力两种体系的结合,其在施工阶段如同无粘结预应力一样快捷方便,在使用阶段又如同有枯结预应力一样安全可靠
桥梁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交通的咽喉,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又是控制全线道路的关键。桥梁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交通量尤其超重车辆的增加,以及在外界恶化环境不利因素作
许多煤矿巷道工程,为长距离、大直径引水巷洞,且深覆盖、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综掘机开采已然满足不了时代需求。TBM施工方法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迅速成为巷道施工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