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步呈现出兴兴向荣之面貌的同时,与日俱增的还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市场规模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住房抵押贷款的压力。同对,由于存在着银行流动性风险、存款期限短于贷款期限所招致的资产不匹配、社会资金供需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的诞生和发展,在国内主张并推行资产证券化变得刻不容缓。1970年开始,美国便开始在其国内大范围的兴起的资产证券化,截止至今天,该手段已被广泛认可为近半个世纪来,对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工具之一。这一方法其实质即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进行二次抵押,从而在证券化交易后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快速进行资金的回笼,进而为在多国金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短存长贷”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1990年开始,我国便已开始逐步就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工作。在2005年底,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其后两年,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又发行了“建元2007-1”。这两次个人住房贷款证券的发放工作对于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施行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彻底解决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品种单一的重大问题,为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融资拓宽了市场。在房地产与金融业的发展成熟上也起着催化剂之作用。综上,虽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较于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的切实实践工作仍旧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而,通过对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其风险和定价进行探讨,其中又将定价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当前国内开展资产证券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显示意义。本文首先就当前国内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对国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征、所存之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再次,结合我国现已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相关特征,以及国内基本国情,对有关于住房抵押贷款的现有主流定价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基于全文和现实状况,对在国内推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提出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