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的后果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处于资本配置核心地位的金融机构,以信贷方式引导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绿色信贷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信贷作为环境保护的经济杠杆,对环境友好型企业与项目提供优惠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与项目实行限制性信贷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绿色信贷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绿色信贷实施现状及其困境。我国绿色信贷已提出近10年,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过程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但因其强制力不足,在执行上存在许多问题。如绿色信贷相关立法缺失、银行社会责任不明确、激励机制不足、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乏等。因此,只有通过构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才能从法律层面保障绿色信贷的实施。在分析构建绿色信贷法律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绿色信贷相关法律制度,从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立法模式选择、法律责任范围、法律监督制度、银行信贷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力图使我国绿色信贷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