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北京市残疾人人口总量已达9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9%。由于这一特殊群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导致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与健全人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残疾人的体育消费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本文根据被调查者年实际平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额将目前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从这四个层次看,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呈现出中低水平为主的态势。其中,年消费在149元以内的占57.6%。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之外,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中,个人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重也在逐渐增加,这一点残疾人和健全人是一样的。对此,接受调查的残疾人大多数持肯定态度。3.由于残疾人个体之间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也有所差异。在被调查者中,出于“增强体质、维持健康”和“为了丰富生活内容”的动机而进行体育消费占绝大多数;出于“兴趣爱好”的动机比例也较高;而出于“社会交往”的动机比例不高。4.北京市残疾人的体育消费参与率为42.4%,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04年有关调查得出的我国部分省市残疾人体育消费参与率24.2%的水平。本文认为其原因一是样本量不同;二是北京的地域优势;三是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数据仍低于现阶段北京市正常人体育消费参与率。5.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来自于各种媒体,而非“亲身体验”。这说明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信息来源渠道结构不尽合理,信息来源偏于外部性。6.目前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行为类型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比例高达97.8%,而参与性体育消费行为所占比例仅为19.6%,所占比例最低。这种状况不符合残疾人体育与健全人体育相融合这一现代文明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7.对残疾人体育消费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不满意的比例较高。其原因主要是体育用品或服务的价格偏高、服务质量和态度差。通过因子分析本文得出,影响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对体育的认知以及个人闲暇时间等因子。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从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用品企业的市场细分策略三方面提出了改善北京市残疾人体育消费行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