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酒精暴露小鼠抑郁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1.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模型建立方案及干预策略:21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置于同一动物饲养笼中适应性喂养3周,随机分为3组(7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烟酰胺核糖组。每周一至周四上午8时至下午4时给予模型组和NR组小鼠新鲜配制的15%乙醇水溶液自由饮用,下午4时至次日上午8时给予其自来水自由饮用,对照组小鼠全天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周五、六切断3组小鼠一切水源;周日给予3组小鼠自来水自由饮用。每天中午12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烟酰胺核糖干预组(NR组)每天给予400 mg/kg烟酰胺核糖灌胃。干预期间3组小鼠自由进食,实验持续10周。2.粪菌移植方案:酒精暴露5周后,将另外18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为三组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提供含有广谱抗生素(氨苄青霉素1 g/L;硫酸新霉素1g/L;甲硝唑1g/L;万古霉素500mg/L)的饮用水,持续3周后,随机分为3组(6只/组),即FMT对照、FMT模型和FMT NR组。酒精暴露8周后开始进行粪菌移植,将对照组、模型组和NR组的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供体小鼠,每日收集各组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其菌群制成上清液,分别给3组受体小鼠每天每只一次性灌胃0.2 mL,持续2周。3.行为学实验: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4.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学改变。5.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6.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7.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TMEM119和CD68、BDNF及其受体TrkB、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Ser473)、p-Akt(Thr308)、p-GSK 3β(Ser9)、GSK 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8.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1.酒精暴露的10周内,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进食量普遍低于对照组和NR组。2.在旷场实验中,三组小鼠总运动距离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域运动时间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酒精暴露10周后12h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了15.1%(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增加了56.3%(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分别显著减少了63.6%和62.7%(P<0.05);Y迷宫实验中进入新奇臂的时间显著减少了43.5%,而进入起始臂的时间显著增加了109.4%(P<0.05)。NR干预后,其抑郁样行为较模型组明显改善。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细胞损伤;NR干预后,神经细胞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4.对照组、模型组与NR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总数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和NR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P<0.05)。5.模型组小鼠血清BDNF水平达到(438.9±46.7)pg/mL,与对照组(638.1±77.3)pg/mL相比,显著降低了31.2%(P<0.05),海马组织中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也分别显著降低了40.3%和58.1%(P<0.05),且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明显受到抑制;NR干预后,均得到明显改善。6.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R处理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7.粪菌移植以后,受体小鼠的认知行为、小胶质细胞状态和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以及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状态均出现了与供体小鼠相似的变化。结论1.间歇性酒精摄入可以引起C57 BL/6J小鼠抑郁障碍,表现出典型的抑郁样行为和病理生理学改变。2.烟酰胺核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酒精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及相关病理生理学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烟酰胺核糖对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有关。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构成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上的多种途径影响了酒精性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和下游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