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对流天气是大气对流活动强烈发展而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大气中深厚湿对流系统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能量结构的不稳定、水汽条件和触发机制。大气中深厚湿对流的发生发展涉及到水的三相变化和降水的发生,因此除了大气中的热力作用外,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以及云和降水的微物理过程对大气中深厚湿对流的形成、结构演变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结构、演变及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从而对其天气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以更好地识别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通过研究处理地面和探空报的规则,搜集观测资料,提取所需物理量要素,制作单站V-3θ图,分析强对流天气的能量结构特征,并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能量结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V-3θ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反映大气层结稳定度的一些指数进行了验证分析。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地面和探空等多尺度资料,综合运用强对流雷达回波、大气能量结构分析,MICAPS预报平台中的中短期预报产品及数值预报产品组件等手段对福建05年5月1日,10年3月5日和广东11年4月17日的三次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基于多普勒雷达资料、大气的能量结构分析以及常规的天气分析等多种手段,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测的机理概念模式,丰富短期预报的可用手段,对提高短期预报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