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态反应指机体受某一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超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式各样的功能障碍。Ⅰ型变态反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在生产实践中,给家畜注射疫苗时,常引发突然死亡的现象。特别是猪瘟疫苗的注射,由于注射次数最多,免疫频率最高,而常发生猪只的猝死现象。有报道推测此现象是猪瘟疫苗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本试验引入具过敏体质的豚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临床模拟免疫猪瘟牛睾丸细胞苗后变态反应的发生,从而从实验的角度更加科学直观地证明了此观点。猪瘟牛睾丸细胞苗的成分中可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成分为牛睾丸细胞、猪瘟病毒和犊牛血清,而其他成分均不符合致敏原是完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条件。为了找到疫苗中引起变态反应的真正过敏原,本试验进行了猪瘟疫苗中主要可能过敏原的分组试验,通过临床观察是否引起变态反应或引起变态反应程度的大小来证明疫苗中的过敏原。影响变态反应的因素很多,除了过敏原、机体体质等主要因素外,激发途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进行了四种致敏和激发途径的比较试验,从而找到引起全身性变态反应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测定了致敏和激发后体内IgE抗体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打下基础。试验结果表明:(1)本研究成功地引入了豚鼠作为猪瘟疫苗变态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证明了免疫猪瘟疫苗可能引起变态反应的发生。分组试验表明致变态反应的程度为犊牛血清最为强烈,猪瘟病毒次之,牛睾丸细胞最弱。(2)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致敏和激发途径的比较,表明各种注射途径均可致敏,但激发时,以静脉注射最为严重。(3)试验中应用ELISA法检测致敏和激发后血清中IgE的水平,未能检测到血清中的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