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方剂配伍研究是方剂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前沿领域,病证结合组方配伍方法与规律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借助治疗临床代表性常见病高血压病的组方配伍方法的研究,对这一命题进行探索,为临床组方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临床方剂配伍研究及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全面详细地回顾性研究,发现临床对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的证型及治法尚不完善,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研究较多,而对其疾病的演变转机研究较少,难以形成病证结合且疗效稳定的治法方药,给方药的疗效客观化衡量与作用机理的阐述带来困难;对高血压病合并脏器损害的保护研究亦仍显不足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床病证结合组方配伍研究的不足。在下篇理论研究部分,将潜在病机研究作为病证结合组方配伍的重要理论依据与支撑点。首次提出潜在病机还应包括与当前病机(显性及隐性病机)直接关联的前、后病机。认为明确其概念并认识其重要性,有利于对病的发展演变规律的把握,更能提高临床处方用药病证结合的可操作性。处方时应有意识地兼顾前、后病机而用药,才能更好地将疾病的演变因素纳入方药的治疗体系中,从而体现对病的辨治及病证结合的治疗。在对高血压病初期阶段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思路,提出“肝火耗气是高血压病初期的重要潜在病机之一,清肝益气法是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的工作假说。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最早表现之一,是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高血压病初期肝火耗气与血管重构及其影响因素存在病程上的密切相关性。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SHR)的降压作用及抑制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以揭示清肝益气降压方干预高血压病发展与转归的深层机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清肝益气降压方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与牛黄降压丸相比,降压作用较弱,作用出现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疗程给药后作用突出。本方可能主要通过提高NO水平来调整ET/NO的平衡,调控血管的舒缩、降低血管张力,这可能是其发挥降压作用的重要机制。而初步拆方研究表明,黄芪在此项作用中有显著的配伍增效作用。清肝益气全方能降低血浆AngⅡ浓度,故抑制RAS系统的活性可能是本方降低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方可能通过减少TNFα的分泌或增加其清除而具有降低血清TNFα的作用,从而发挥其改善血压的作用。黄芪与清肝降火药物配伍后,可以增强其对SHR的降压作用。且在全方减低SHR血浆NO的作用中,黄芪有明显的配伍增效效用。但黄芪的加入似乎某种程度上抵消<WP=6>了清热药的减低心率的作用,这与中医药性理论中寒温不同似有某种契合,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清肝益气降压方用药后30天血管局部bFGF水平降低,提示本方长期降压效果及血管保护效应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组织bFGF等生长促进因子来实现.抑制血管组织的生长促进因子表达,对于逆转高血压血管平滑肌增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用药各组及空白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均不明显,可能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本方对血管增殖与重构的抑制作用。其更深层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