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镉积累特性的遗传差异及其稳定性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农田镉(Cd)污染面积不断扩大,使得稻米Cd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筛选和培育低Cd积累品种,是解决中轻度污染区粮食安全生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水稻对Cd的吸收、转运及积累特征及其耐Cd机理,将为低Cd积累品种的选育、控制稻米Cd积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水稻核心种质资源和当前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结合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对Cd积累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水稻幼苗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非蛋白巯基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与此同时,探索了幼苗根系Cd积累能力、幼苗Cd转运能力、离体叶片耐Cd能力与稻米Cd积累特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基因型间的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根系对Cd的最大吸收速率Fmax和向地上部的转运效率上。水稻根系对Cd积累动力学特征全部符合米氏方程,根系Fmax值小于50.8 nmol·g-1(DW)·h-1的13份基因型,其地上部Cd积累动力学特征符合线性方程,Cd转运效率随着环境中Cd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升高;根系的Fmax值大于55.5 nmol·g-1(DW)·h-1的基因型,其地上部的Cd积累动力学特征也符合米氏方程,它们的Cd转运效率随着环境中Cd浓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2、对不同Cd胁迫环境中水稻幼苗根系和地上部Cd积累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基因型、环境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Cd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齐头白谷’、‘广两优1128’为Cd积累量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麻麻谷’、‘特青选恢’、‘27760’为Cd含量低且稳定性好的品种。3、根系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动力学特征也都符合米氏方程,‘齐头白谷’的Cd最大吸收速率Fmax显著大于‘27760’,Km值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速率与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当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相近时,‘齐头白谷’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积累速率显著高于‘27760’。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是地上部Cd吸收的直接来源。4、水稻幼苗根系吸收的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其次为胞液,在细胞器中的分布最少。Cd在地上部的分布顺序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细胞壁和胞液中的Cd分配比例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细胞器中,‘27760’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齐头白谷’。无论根系还是地上部,‘27760’的非蛋白巯基(Cys、GSH、PC2和PC3)含量均高于‘齐头白谷’,其中PC2和PC3主要存在于根部,地上部以GSH和Cys为主。5、当外界Cd浓度为0.898.9μmol·L-1时,随着Cd浓度的增加,‘齐头白谷’离体叶片的失绿速度明显低于‘27760’。水稻离体叶片的耐Cd能力和幼苗根系的Cd积累能力以及幼苗的Cd转运能力高度相关,可作为快速鉴定低镉积累品种的生理指标。6、在Cd含量为1.782 mg·kg-1、pH 5.2的土壤中进行田间试验,稻米Cd超标率高达98.7%;其中稻米Cd最高含量为2.049 mg·kg-1,最低为0.197 mg·kg-1。对幼苗Cd吸收特性、离体叶片失绿速率及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山酒谷’和‘桂花黄’为Cd敏感型低Cd积累品种,‘齐头白谷’和‘粳7623’为耐Cd型高Cd积累品种。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步不可替代的资源与保障。通过对城市污水快速高效的处理,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稳定持续地供水,也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针
本文首先分析了房产经济承包、租赁的现状,其次提出了引发房产经济承包、租赁消防问题的四个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房产经济承包、租赁消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随着市场经
本研究将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与具有亲水性链段的聚乙二醇共聚制得嵌段共聚物,用以改善疏水性材料聚乳酸的亲水性.研究发现通过共聚,显著改善了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