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 strain p52)降解二苯并呋喃途径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验证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hexxj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噁英是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统称,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大威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在焚烧、纸浆漂白和化学生产等过程中作为副产物产生,并且在环境中稳定存在。与物理化学技术相比,生物降解法成本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通过生物修复去除二噁英始终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以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的一株含两个二噁英降解质粒的红球菌(Rhodococcus sp.strain p52)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降解二苯并呋喃(DF)途径中外二醇双加氧酶与水解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含有两套能够以有角度双加氧方式代谢DF的双加氧酶系统,两套双加氧酶系统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质粒上,其编码基因簇分别包含起始双加氧酶基因dfdA和dbfA,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dfdB和flnD,水解酶基因dfdC和fnE。本文通过PCR扩增技术分别得到DF降解途径中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dfdB和fnD、水解酶基因d 和 flnE,并以 pET-32a(+)为载体,以Escherichia coli DH5α,Escherichia coliBL21(DE3)和Rosetta gamiTM2(DE3)plysS 为宿主菌株,进行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显示,与同样经过IPTG诱导的含有空载体的宿主菌相比,在连接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菌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中,均有明显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其分子量大小与理论预测值相符,且基因dfdB、dfdC和fnE的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而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fnD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二醇双加氧酶DfdB和水解酶DfdC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对外二醇双加氧酶DfdB活性的影响。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蛋白,对于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flnD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包涵体的复性研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dfdB编码开环裂解酶,该酶能够催化2,3-二羟基联苯的开环裂解,产生HPDA,而基因dfdC编码水解酶,该酶能够催化HPDA的水解。在温度为30℃,pH值为8时,外二醇双加氧酶DfdB具有最高生物活性,不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外二醇双加氧酶基因fnD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经包涵体变性复性后可成为可溶性蛋白,但其生物学功能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究了二噁英的降解机理,为开发利用及改造微生物有效去除二噁英等污染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环境中二噁英等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李宁和阿迪达斯的明争暗斗早在奥运开幕之前已经早早拉开,这从两个品牌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李宁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阿迪达斯的口号是“没有不可能”,一个向上强调希望,一个
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将使我们步入"后抗菌药物时代"。面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噬菌体临
学校档案的管理是学校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成为档案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
利用1957-2010年桂林市1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雷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近10年记录的雷灾情况,分析全市雷暴变化特征及规律,总结雷灾特点,并对雷电灾害的防御区划进行研究。根据灾害
以往文献都没能跳出动词论元的框架,对“王冕死了父亲”这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的认识均未能准确反映这种语言现象事实.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与背景理论,本文认为,该结构是
应用毛细管电渺电化学检测(CE/ED)同时测定了养麦样品中肌醇和手性肌醇的含量。以直径140μm铜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50mmol/L硼砂(pH9.24)为运行缓冲液,检测池内为0.1mol/L的NaOH溶液,研究
付煤公司3下401材巷在掘进过程中受采动应力影响,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显著,巷道支护困难。文章分析了巷道受压变形的原因,提出的支护对策在施工现场得到了成功实施,保证了安全施
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一事物开始矛盾看来似乎很小很小,然而,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矛盾渐趋激化,最终成为导致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其矛盾运动规律才愈益被人们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