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我国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系统分析国内医院集团发展现存问题,以区域内三甲儿童医院“网络指导医院”实践为基础,探讨和构建区域内以提高儿科专科服务能力为目标的“院科”合作联盟框架设想,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研究;为政府主导下构建符合本区域儿科发展的专科医疗联盟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包括文献系统评价、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通过文献系统评价回顾了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间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专家访谈,形成问卷条目;并对“网络指导医院”项目的成员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分析供需双方儿科发展现状及规划,提出区域内儿科专科联盟架构设想。结果:(1)联盟框架: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以区域内三甲儿科专科医院为核心,联动区域内二级医院儿科科室,建立纵向与横向混合互联的合同型联盟合作模式。(2)架构的可行性及实施预测:建立以提升区域儿科专科能力、儿科服务生产力和效率、效益为目标的院科联盟。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一定的财政支持,凭借核心医院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良好的辐射能力以及成员医院间的合作竞争,采用新的合同型“院科”联动合作模式,将具体的合作需求按其内容划分为延续服务、服务能力培养、特色专科建设、管理能力提升、临床科研能力以及信息化合作平台建设6个模块,提升成员医院儿科专科服务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引导分层医疗,引导儿科医疗资源下沉,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区域内患者就医质量,缓解“看病难”问题。(3)架构局限性与展望:合同型联盟模式需要对利益划分界定清晰并不断调整,这是联盟的局限;同时,鉴于其相对松散型的合作方式,特别是在国内儿科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主导缺位、投入缺失、监管不力,仅靠联盟成员的自发行为,势必阻碍联盟的良性运行。因此,需要政府将联盟成员的自发行为变为自觉行为,予以政策、资金支持和监管。结论:本课题所构建的区域内“儿科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联盟”具备可行性,为了保障儿科联盟的持续发展,需要重视联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和可接受性,关注并满足其利益诉求,动态均衡各方利益,促使医院联盟健康发展,实现联盟内非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