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七情病证古医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七情病证的治法规律。以期为今后的七情病证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以1527例七情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七情病证医案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从症状、诱因、病位、辨证、治法、药物等方面,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历代对七情病证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结果: 1.七情病证的治法以补益法最多,其次为化痰法、清热法、和解法等。医案中共涉及药物444种,药物所出现总频次共有9936次,茯苓、当归、人参、甘草、白芍药、栀子、半夏、牡丹皮、黄连、白术等在七情病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七情病证医案的常用药物组合:半夏、茯苓;菖蒲、远志;酸枣仁、茯神;远志、茯神;大枣、甘草;白术、甘草;当归、酸枣仁;黄芪、人参;黄芪、白术;枳实、半夏;川芎、当归;龙齿、茯神;人参、白术等。 2.根据关联分析结果,结合中医中药理论,常用药物分为7类:补虚类、化痰理气类、化痰熄风类、安神类、养阴类、养肝类、清肝疏肝类。 3.就药物配伍而言,相关性符合筛选标准的有:具行气清热祛湿功用的栀子和香附,具行气活血、清热祛湿功用的栀子和川芎,具祛湿清热功用的栀子和苍术,具行气活血化湿功用的苍术和川芎,具行气祛湿、健脾化痰功用的陈皮和茯苓,具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用的陈皮和半夏,具行气燥湿、健脾化痰之功的陈皮和砂仁,具祛湿化痰降逆之功的半夏和茯苓八组。 结论: 通过对1527例七情病证古医案的数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数理统计的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中医医案信息研究,也同样用量化的依据证实和明晰了中医理论。 2.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者结合运用在七情病证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用数理分析七情病证医案,支持了一些药物、方剂的使用价值,证实了部分已知药对,发现了特别药对的存在,挖掘出有效药物、常用药物组合和各病、证的治疗基本方,并从基本方药反测病证的基本病机,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理论,也从数理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中医理论,为临床提供依据,并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