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区域合作的第三次浪潮,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在全球盛行,针对于此,本文对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形成动因、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做出研究。
本文首先对双边自由贸易的动因做出分析,指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屡屡受挫,使得各国从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获益成为困难。各国在这种情况下纷纷调整自己的贸易政策,把目标放在了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上来。本文主要对轴心放射型自由贸易格局下不同国家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东北亚中、韩、日三国之间可能的自由贸易安排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即轴心国在轴心放射性自由贸易安排中可以获得比放射端国家更大的收益。各国都有以自身为轴心逐渐发展着自己的双边自由贸易的动因,因此以双边贸易协议为基础的网状的自由贸易结构成为新的自由贸易安排模式。通过对网状化趋势的理论分析,本文指出整个世界最终形成的完全网状化的自由贸易格局是稳定和有效的均衡结果。
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之下,文中指出目前在世界潮流和各国给予的各种压力下,中国要在国际上为本国经济争取更多机会,双边自由贸易谈判成为中国新贸易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在双边谈判的国家选择上以“近”、“大”、“特”,以及“先近后远”和“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国家,从短期来看宜从东亚国家开始,逐渐向亚太地区发展,尽快和可能的国家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