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比重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上升,世界先进的制造企业纷纷进行了从单纯的生产到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活动的转型,全球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二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成果显著,2012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29810.14亿元,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五,已经从农业大省成功转型为工业大省。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解决,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格局还需转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三次产业看,工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从资源环境看,能源资源日趋紧缺,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凸现,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融合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速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方面可以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信息、产品、人员、资金流动的通道作用,优化三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格局;另一方面能够在互动中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创新性、广泛渗透性、效率倍增性和深度产业关联度的特点,帮助制造业提高知识、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制约,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转型。本文在梳理归纳前人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阐述了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机理,依据河南省和全国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总结了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二者的融合程度较低,制造业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高而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我省制造业的层次较低,导致对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低,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对制造业发展提供的支撑作用较弱。基于此,提出了加速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制造业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应重点发展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技术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我省的人力资源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