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北话属于晋语张呼片,处于晋语区到官话区的过渡地带,其方言的许多方面都显示出晋语向官话过渡的特点。本文以张北话疑问句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描写为基础,以比较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将张北话疑问句与普通话以及几个同属晋语区的方言进行了共时比较。通过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揭示、凸显了张北话的某些特点,提出、分析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并就其中的部分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介绍了张北县的地理沿革、概况,介绍了张北话的方言归属和特点,包括声、韵、调系统,词汇以及语法上的一些特征。接下来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起、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论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框架,最后对与本文相关的几点内容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第一章张北话疑问句的基本情况。共分为四节。第一节:张北话疑问句的基本类型。我们以张北东部、北部的日常用语为主要调查对象,描写了张北话疑问句的基本类型。我们采用的是黄伯荣(1957)的分类方法,主要描写了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正反问四类问句。在分类描写各类句型基本情况的同时,以普通话为参照,重点关注方言疑问句自身的独特之处。第二节:张北话疑问句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因素的考察。这一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张北话疑问句在语义内容上的特点。其中,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的语义内容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因而重点分析了正反问“VP-Neg”式,由于否定词、中置成分的不同,其语义内容也有所不同。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语用因素的考察,将语用因素中的“存疑”作为考察重点,分析了张北话正反问句“VO不VO”以及其变式的使用条件,意在体现存疑程度这一语用因素是诱发疑问句句式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第三节:正反问句式相关问题研究。本节介绍分析了三个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张北话正反问“VO-Neg-VO”式以及其变式“VO-Neg”在张北县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指出在属于北方方言的张北话里,正反问省略式“VO-Neg-V”以及一般多见于南方方言的“V-Neg-VO”式同时并存,普遍使用;但这两个句式同“VO-Neg-VO”和“VO-Neg”相比较,又有其独特的使用条件。其次,把“VP-Neg”型问句的来源作为分析重点,根据前人调查研究所得的“VP-Neg”句式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我们调查的张北话语料,我们认为张北话中“语法意义是询问已经发生了的动作行为”的“VP不”式和“有O不?”这一格式是古汉语经近代汉语的遗留形式。最后,分析了张北话中的“K-VP”型问句,即“敢”字为标记的疑问句。这类疑问句在张北县境内使用分布不平衡,仅北部地区且50岁以上的老人在使用,从这一句型的逐渐消失这一现象,可以看到张北话作为过渡性方言的一些特征。第四节:疑问语气词。这一节中我们把张北话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分为“可用于疑问句的语气词”和“仅用于疑问句的语气词”两部分,通过举例,逐一分析了各个语气词的用法和使用条件。第三部分:第二章张北话疑问句与普通话、其他晋方言疑问句的比较。这一章的比较包括:张北话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的比较,与同属张呼片的万全、怀安话疑问句的比较,以及与属内蒙古晋语的呼和浩特话疑问句的比较,比较主要从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疑问句式三方面进行。通过比较,进一步揭示了张北话疑问句的特点,以及从晋语向官话过渡的过渡区方言疑问句的一些特征。结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了一些观点;阐述了尚待调查分析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