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企业决定进行债务融资之后,接下来就面临着债务形式、债务优先级、债务期限结构等一系列问题的选择。其中,债务期限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的债务成本和流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会深刻地影响管理者与股东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负债融资在缓解股东和经理人冲突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经理人掌握过多的自由现金流量,具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监督管理者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信息不对称与契约不完善的条件下,期望做为“经济人”的管理者选择一个会限制自身经营的财务决策和股利政策是非常不现实的。当管理者有权做出财务决策或者在财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债务决策本身就是一个代理问题,这就是管理者防御行为在财务政策上的一种表现形式。现有的公司治理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大都没有考虑管理防御的因素,这是现有研究的一个不足。 论文首先对债务期限结构和管理防御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在分析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背景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采用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公司治理因素中影响管理防御的因素(管理者自身特征、管理者受到的激励特征和约束特征),并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对债务期限结构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管理防御的情况下:随着管理者年龄增大,债务期限结构会越长;管理者受到的激励越强,债务期限越短。具体来说,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债务期限越短,此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少。管理者薪酬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假设与实证研究结果相反,主要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联系较小;管理者受到的监督约束越强,债务期限越短。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债务期限结构会越短。本文采用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情况来表示董事会的独立性,结果证明在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公司中,债务期限结构越长;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家控股的情况下,管理者实际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股权集中度越高,债务期限结构越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经理人市场、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建立完善的股权结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