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双反”实践的法律分析与应对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调查,开创了美国对华“双反”的进程。此后的几年间,美国对华“双反”实践从未停止,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更是愈演愈烈,但这更多的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本质的体现。美国对华“双反”频发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并用“双反”措施,国内法和国际法依据都不明晰,特别是“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后美国失利,更是使美国并用“双反”缺乏支持依据,但该案中上诉机构的一些论断对中国并非有利,同时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双反”使用,如何有效应对美国“双反”成为我国政界、学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该背景下对美国对华并用“双反”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美国对华并用“双反”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应对“双反”调查的法律对策。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就美国对华并用“双反”调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梳理了美国对华“双反”的实践进程,通过对美国频繁发起“双反”的案件考察得出美国对华“双反”的特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分析出美国对华“双反”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频遭美国“双反”调查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居高不下,使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由于反倾销反补贴同时发起不但增加了我国的应诉难度也会对我国未来的外贸政策发生影响,这些种种方面都是重要的外部诱因,但同时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引起重视。第三部分讨论了美国对华“双反”实践在美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上的依据。一方面,通过对美国国内相关成文法和判例法的分析,得出美国对华“双反”其国内法依据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对2011年3月的WTO判决,考察美国对华“双反”是否具有国际法支撑,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的分析,得出其也没有有力的国际法依据。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所提案例的进一步分析,虽然中国在该案判决中获胜,但胜诉中存在的法律隐忧不容忽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报告并没有完全支持中国主张,甚至在一些问题上的论断会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五部分是在对前面几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我国应战美国“双反”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国际方面我们要适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我国利益,同时也不能忽视利用美国国内的救济;国内层面则从应诉、完善法律、提升企业实力几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教给学生知识时只注重教材的统一,教学过程的统一,以及教学结论的统一,而以得到教学结论的统一作为最终
本论文研究了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层行政法治建设问题,通过对河南省淮阳县回族聚居区基层行政法治工作的调研,总结了其行政法治建设工作的经验,以及对其他类似于这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我国的城市社区指的是原有社区经过体制改革之后做过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从1992年民政部召开第一个“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目的的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
<正>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下简称"3C认证制度")自2002年正式实施以来,对规范统一此前对国内和国外两套不同的强制性认证制度、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教育研究的传统框架以假设、封闭和被动为个性倾向,缺乏规范性的意义框架,需要使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秩序。这种结构性秩序奠定了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进而在教育研究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十二生肖在我国是最神秘、最普及、最悠久的文化现象。生肖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婚姻观念的更新,近些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数量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涉及离婚财产分割的占较大比重。在离婚案件中,由于
在西方博弈论叫做game theory,又被称为对策论。博弈论的发展经过了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个阶段,到今天大部分经济学家谈到的博弈论其实都是指非合作博弈。本文通过对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