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调查,开创了美国对华“双反”的进程。此后的几年间,美国对华“双反”实践从未停止,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更是愈演愈烈,但这更多的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本质的体现。美国对华“双反”频发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并用“双反”措施,国内法和国际法依据都不明晰,特别是“中美双反措施争端案”后美国失利,更是使美国并用“双反”缺乏支持依据,但该案中上诉机构的一些论断对中国并非有利,同时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双反”使用,如何有效应对美国“双反”成为我国政界、学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该背景下对美国对华并用“双反”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美国对华并用“双反”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应对“双反”调查的法律对策。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就美国对华并用“双反”调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梳理了美国对华“双反”的实践进程,通过对美国频繁发起“双反”的案件考察得出美国对华“双反”的特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分析出美国对华“双反”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频遭美国“双反”调查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原因,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居高不下,使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由于反倾销反补贴同时发起不但增加了我国的应诉难度也会对我国未来的外贸政策发生影响,这些种种方面都是重要的外部诱因,但同时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引起重视。第三部分讨论了美国对华“双反”实践在美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上的依据。一方面,通过对美国国内相关成文法和判例法的分析,得出美国对华“双反”其国内法依据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对2011年3月的WTO判决,考察美国对华“双反”是否具有国际法支撑,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的分析,得出其也没有有力的国际法依据。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所提案例的进一步分析,虽然中国在该案判决中获胜,但胜诉中存在的法律隐忧不容忽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报告并没有完全支持中国主张,甚至在一些问题上的论断会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五部分是在对前面几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我国应战美国“双反”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国际方面我们要适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我国利益,同时也不能忽视利用美国国内的救济;国内层面则从应诉、完善法律、提升企业实力几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