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粳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湖北省水稻主要以籼稻为主,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应对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籼改粳”工程。引进适宜的粳稻品种,研究其生态适应性及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粳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1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籼稻扬两优6号为对照,选取鄂北(襄阳)、鄂中(荆门)、江汉平原(公安)3个不同生态区为试验点,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甬优1512、沪旱3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材,研究氮肥、播期和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确定各品种获得高产时的最适播期、最适氮肥水平和最适栽插密度组合,为湖北省粳稻品种的科学选用、合理区划布局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在生育期的长短上甬优4138、甬优1538等16个粳稻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武运粳21、WDR60、沪旱3号、常优10-7等5个品种对温光反应较敏感;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上,甬优4901、武运粳24等5个品种的糙米率都高于对照籼稻,中稻1号、淮稻5号等5个品种的精密率和整精率高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水平,甬优4949、武运粳24等7品种的垩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襄阳、荆门和公安3个稻作生态区中甬优1538、甬优4138与对照基本持平,中稻1号、淮稻5号、宁粳5号、连粳7号等品种的产量与对照相比降低10%,不同粳稻品种在不同稻作生态区域内产量表现为籼型杂交粳稻高于粳型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的产量高于常规粳稻。甬优4138、甬优4149、甬优1538、南粳45、中稻1号等品种具有良好的米质表现,适宜在湖北地区种植推广(2)多因素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沪旱3号和甬优1512在中等肥力的土壤种植时,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秧苗的栽插密度在2.3万穴/667m2—2.641万穴/667m2,施加氮肥的量在19kg/667m2左右时各优质粳稻品种能够获得高产。(3)综合品种筛选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表明适宜湖北省范围内推广种植的品种有甬优1538、宁粳5号等,适宜鄂北稻区推广的粳稻品种有甬优1538、甬优4901、淮稻9号、宁粳5号等。适宜鄂中稻区种植推广的粳稻品种有:甬优1538、南粳45、等;适宜江汉平原稻区种植推广的粳稻品种有:甬优1538、淮稻9号、等。
其他文献
人类已经迈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普遍应用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网络已成为继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外的第五大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速度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同时污泥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城市污泥中往往含有重金属、抗生素和抗性基因以及寄生虫卵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不经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因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改变和进步为世人所瞩目。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不再仅仅是被书本所包围的象牙塔,大学生们在与社会的逐步融合中日益成熟,同时也面对了更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因素,近年来更是朝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高度集成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众多依赖信息系统进行生产业务管理的企
金州新区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表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金州新区共有流动人口248547人,占常住人口的36.50%。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金州新区共有流动人口49
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同时还必须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有必要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同时也已经成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合理转移会妨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
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以及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对于科研的资金投入,有比较高的资金充裕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品牌的宣传推广手段不再局限于做一些媒体和户外广告,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最直接体现品牌形象的卖场,其中,主题橱窗成了视觉制胜的重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