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中医角度对肱动脉无创与有创血压测量值的差异性进行探究,分析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肱动脉无创与有创血压测量值的差异性特点,探讨肱动脉无创与有创血压测量差值与心率及血压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诊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1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理化检查及主任中医师辩证相结合方式进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服药史等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四项、心脏超声(射血分数)等理化检查结果;眩晕、头痛、头胀等症状,饮食、二便、舌苔、脉象等特征。入选病例均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的三位主任中医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拟定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做出证型诊断。将高血压病分为四种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患者于介入导管室行肱动脉造影,记录肱动脉无创收缩压(NSBP)、无创舒张压(NDBP)、有创收缩压(ISBP)、有创舒张压(IDBP)、心率。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肱动脉压有创测量值与无创测量值的差值与各相关因素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性与女性在高血压病四种证型的分布较为均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证型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P=0.83)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高血压病四种证型间患者年龄差异性,结果提示不同证型间年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对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组之间高血压病病程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F=6.44,P<0.001),可以认为四组之间的高血压病病程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的高血压病程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的高血压病程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从平均值上看,各证型的病程呈现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4.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实证居多,其中以肝火亢盛证和痰湿壅盛证与其关系最为密切。5.高血压病不同证型间有创收缩压(ISBP)、有创舒张压(IDBP)、有创平均动脉压(IMAP)、无创收缩压(NSBP)、无创舒张压(NDBP)及无创平均动脉压(N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四个证型间无创与有创收缩压差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08,P=0.001),痰湿壅盛组无创与有创收缩压测量差值的差异性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证型组无创与有创舒张压测量值的差异性也有统计学意义(F=8.29,P<0.001),痰湿壅盛组无创与有创舒张压测量差值的差别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6.心率与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差值无相关性,不同血压程度分组间无创和有创测量收缩压差值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且血压异常组无创和有创测量收缩压差值高于血压正常组。两组患者的无创和有创测量舒张压差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88)。结论:高血压病四种证型在性别、年龄上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上呈现明显差异。从平均值上看,高血压病各证型的病程呈现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实证居多,其中以肝火亢盛证和痰湿壅盛证与其关系最为密切。高血压病四个证型间无创与有创血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壅盛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与有创血压测量差值与心率无相关性,与血压数值有相关性。不同血压程度分组间无创与有创测量收缩压测量差值存在明显差异,且血压异常组无创与有创收缩压测量差值高于血压正常组。两组患者的无创和有创舒张压测量差值不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