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中药方剂风哮方、定喘汤、射干麻黄汤及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精氨酸酶基因在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肺中特异性表达的变化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gob-5基因在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肺及气管中特异性表达的变化,并筛选出gob-5基因在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器官中的特异性表达及其最佳反应条件,阐明中药调控过敏性哮喘炎性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祛风解痉平喘药在过敏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靶点,提供中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现代生命科学依据。方法:以卵清蛋白(OVA)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后,按正常对照(A组不用药n=7,B1~B3组用药n=7x3方剂均为10倍量)、模型空白对照组(C组n=7)、模型加祛风解痉组(D1~D3组,风哮方n=7x3剂量组1倍、5倍、10倍)、模型加清热化痰组(E1~E3组,定喘汤n=7x3剂量组1倍、5倍、10倍)、模型加温化寒痰组(F1~F3组,射干麻黄汤n=7x3剂量组1倍、5倍、10倍),模型加阳性对照组(G1~G3组,地塞米松n=7x3剂量组1倍、5倍、10倍)进行分组,分别按要求治疗7天后,取小鼠的肺、气管、肾上腺、脑垂体、肝以备后续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各组小鼠的肺进行精氨酸酶Ⅰ蛋白的检测实验,来探索中药方剂对精氨酸酶Ⅰ基因的调控作用;筛选出gob-5基因的表达部位并优化出gob-5基因的RT-PCR反应条件;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对模型小鼠肺及气管中的gob-5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来探索中药方剂对gob-5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风哮方、定喘汤、射干麻黄汤均有对哮喘小鼠肺中精氨酸酶Ⅰ的下调作用,但是不同的剂量组下调效果不同,其中风哮方1倍剂量组优于的塞米松10倍剂量组优于定喘汤10倍剂量组优于射干麻黄汤1倍剂量组;筛选出gob-5基因在模型小鼠的肺及气管中有表达,而在与哮喘疾病相关的器官肾上腺、肝、脑垂体中并无表达;对哮喘小鼠的肺组织中的gob-5基因的定量结果显示,风哮方、定喘汤、射干麻黄汤均有对哮喘小鼠肺中gob-5基因有下调作用,但是不同的剂量组下调效果不同,其中射干麻黄汤1倍剂量组优于风哮方5倍剂量组优于定喘汤10倍剂量组优于的塞米松10倍剂量组;对哮喘小鼠的气管组织中的gob-5基因的定量结果显示,风哮方10倍剂量组,射干麻黄汤5倍剂量组对哮喘小鼠气管组织中的gob-5基因有下调作用,但下调效果均不如地塞米松10倍剂量组。结论:中药方剂风哮方、定喘汤、射干麻黄汤在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精氨酸酶Ⅰ和gob-5基因均有一定的下调功效,有的甚至取得了比临床常用药物地塞米松更好的调控效果,中药方剂风哮方、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小鼠气管组织中的gob-5基因有一定的下调功效,但其下调效果不如地塞米松,而定喘汤则对gob-5基因无下调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初步探讨了祛风解痉平喘药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使中医治疗哮喘更加客观化,量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