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ATRP法制备PH/温度敏感性微滤膜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再生纤维素微滤膜表面接枝的应用。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性单体,合成了三种新型的具有环境敏感特性的功能膜。 利用再生纤维素膜表面的羟基基团与2-溴异丁基溴(2-BIB)进行反应,引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所需的大分子引发剂,然后在膜表面可控接枝具有pH敏感性的聚丙烯酸(PAAc)、具有温度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通过X光电子能谱仪(XPS)、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热重分析(TGA)证明已成功接枝上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膜的表面结构与形貌,发现随接枝时间的增长,膜表面的孔径在逐渐变小。采用膜通量测试研究了接枝膜分别对pH值、温度的敏感性。对于丙烯酸接枝膜,较高接枝程度时接枝膜表现出pH开关效应,中性条件通量低,酸性时高,临界pH范围在4-5之间。接枝膜的开关幅度随接枝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通量在30-35℃附近有跃升现象,表现出温度敏感性。且随接枝程度的升高,接枝链对膜孔的封堵,减小了膜的有效孔径,使通量降低。实验结果证明膜表面的接枝聚合具有一定可控性,同时pH、温度敏感性的功能化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来设计。 在合成pH敏感和温度敏感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具有温度和pH值双重敏感型的智能膜。采用二次接枝方法,先后将PAAc和PNIPAAm接枝到膜表面。通过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热重分析(TGA)证明已成功二次接枝上N-异丙基丙烯酰胺。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嵌段接枝膜具有温度和pH值的双重敏感性,但二次接枝层NIPAAm的温度响应性同时受到一次接枝层PAAc的影响。
其他文献
镧系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反斯托克斯发射)即连续吸收两个或多个低能量的近红外光子发射出更高能量的光子,发射波长覆盖紫外到近红外区域。上转换纳米颗粒具有发射峰窄,发射峰之间的干扰小,良好的光学稳定性,生物毒性小,通过改变掺杂的敏化元素可以调控上转换发射峰位置,采用近红外光激发(980 nm或800 nm)对生物样品的损伤小,组织穿透性好,在生物样品中的背景信号低等优点。尽管稀土上转
摘 要: 本文针对DSP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DSP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在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选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DSP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DSP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SP的理论
本论文研究了赖诺普利(Lisinopril,LSP)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s/GCE)上的电催化氧化,研究了替硝唑(Tinidazole,TNZ)、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QS)、兰索拉唑(Lansop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光谱克服了普通拉曼技术低灵敏度的缺点,能提供结构特征性强的分子水平信息。产生SERS的重要前提是有一个具有拉
近年来骨科疾病的日渐增多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让组织工程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而生物材料正是组织工程中重要的要素之一。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蛋白质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