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度集成化和微型化的电子器件散热空间有限的现状,传统散热器难以适应复杂而有限的工作空间。金属编织材料作为一种易成形多孔介质,具有柔性变形和孔隙可调等结构特点,对于解决电子器件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优势明显。然而,目前针对金属编织材料在器件散热领域的应用和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本文以烧结铜编织材料为主体设计制造了柔性编织散热器,对其散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和优化,并应用于LED车灯的散热,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金属编织材料的数值模型,对平纹编织和斜纹编织进行结构静力学模拟,分析不同编织结构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建立多层编织结构计算模型进行流动换热模拟,研究不同入口流速和编织结构孔隙率对其流动特性、压降特性和换热特性的影响。(2)根据模拟优化的结构参数进行铜编织带的制备,在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对铜编织带作烧结处理,通过测试烧结铜编织带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导热性能等基础特性,分析得到铜编织带的最优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850℃及保温时间1h,在此基础上进行柔性编织散热器的设计与制造。(3)设计搭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条件下的温度测试系统,对阵列状和束状编织散热器的结构参数、输入功率、环境温度、挤压变形和风机风速等不同影响参数作系统研究与分析,以获得柔性编织散热器的最优结构与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阵列状编织散热器在展开型挤压方式下热源的降温幅度为13.3%,束状编织散热器的最优展开形式为II型展开(α=25°~90°,β=25°~40°),表现出在有限空间内保持高效散热的突出优势。(4)将柔性编织散热器应用于LED汽车前大灯并进行振动测试、粉尘测试和车灯内腔测试,测试结果符合车灯使用要求。车灯的光学参数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输入电流的提高,车灯光通量逐渐增加而光效逐渐降低,并且II型展开的车灯光通量和光效高于I型展开的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