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力学、物理及耐久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导电和导热等特性,也因为其优良的微观纤维增强增韧和纳米填充特性,使得碳纳米管在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和耐久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鉴于目前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碳纳米管水泥净浆的力学和电学方向,而水泥砂浆更接近真实的工程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性能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以实际工程为导向,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发展和长期耐久性角度考虑,通过宏观实验和微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力学、物理及耐久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的研究工作:在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力学性能方面,通过3d、7d和28d不同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实验与28d龄期下的抗折强度实验,对比研究了在相同减水剂用量和相同流动度两种情况下,0.1%、0.3%和0.5%不同掺量的碳纳米管水泥砂浆与普通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并结合SEM形貌分析初步探讨了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力学强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可以有效改善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并且改善效果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0.3%掺量的碳纳米管水泥砂浆在综合力学性能上改善效果最优;碳纳米管对水泥砂浆的宏观力学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碳纳米管的桥联和微填充作用。在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物理性能方面,利用XRD分析了水化反应物和生成物成分的相对变化,另外进行了流动度、水化热、水分散失量以及不同养护条件下力学强度和干燥养护下的早期收缩等试验,对比研究了碳纳米管水泥砂浆和普通水泥砂浆的流动性、水化发展过程、保水性和收缩性等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可以降低水泥砂浆的流动度、加速水泥的水化;在干燥养护条件下碳纳米管水泥砂浆水分散失量更少,与标准养护条件相比,力学性能提高幅度更大;同时碳纳米管可以有效改善水泥砂浆的早期收缩。在碳纳米管改善水泥砂浆耐久性能方面,通过干湿循环抗硫酸盐侵蚀实验和慢冻法抗冻实验,分别测量试件恶劣环境下和标准养护下30d,60d和90d的抗压强度,对比研究了碳纳米管水泥砂浆和普通水泥砂浆的耐久性能,并分析了其抗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实验环境下,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更低;与普通砂浆相比,碳纳米管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和抗冻能力的提高,归因于碳纳米管对水泥砂浆在孔结构改善、阻裂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根据预应力拱结构的特点,在对其受力机理、计算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结构可行的设计方法,同时对设计过程中的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为
该文主要研究建筑风场数值模拟的二维计算区域网格剖分问题.二维问题的计算区域,取为沿来流风的长方形.该文提出沿建筑表面布置直角坐标贴体四边形网格而在外围区域设置直角
论文针对桥梁景观设计中最复杂的模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桥梁景观三维数据模型的参数选择标准,并且针对连续刚构桥型与斜拉桥桥型完成了景观三维数据模型的参数选择;然
在该文中,作者首先在前人关于土的细观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一般散粒体(干砂)的结构特征及细观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细观分析的一般散粒体的强度预测模型.作者又进
利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结构模型参数的识别,对结构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结构参数识别的研究课题上,针对结构参数识别所面临的种种限制,许多学者做了很多努力
该文基于这一思想首次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乳胶粉对水泥砂浆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在低聚灰比条件下聚合物水泥基材料(PCM)的性能,首次发现了沸石及改性沸石超细矿粉不仅
该文对两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两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布规律、裂缝宽度、挠度的增长规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研究,并用计算机对两种构件的长期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filled UHPFRC tubes (Ultra High 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results in systems with ductil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iffness a
目前,结构控制作为一种减小结构动力反应的技术措施,受到了国内外科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中被动控制以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靠性大、地便于维护且造价低等优点,成为
该文研究课题是天津市1998年城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根据天津市土质特点,对复合桩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实际工程设计和实测以及数值分析,提出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