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有着更高的抑郁、焦虑和孤独感水平,因此探索留守儿童情绪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其影响因素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自我同情是指个体不回避自己遭受的痛苦或存在的缺陷,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重视和他人的联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同自己,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身心和谐,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采用理解和非批判性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的经历是普遍存在的。自我同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自我同情对人的多种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情绪适应是衡量青少年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针对经历留守初中生的自我同情和情绪适应的特点及自我同情对情绪适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了提高经历留守初中生自我同情水平、并有助于改善其情绪适应的干预方案。本研究选取抑郁、焦虑和孤独感作为情绪适应的测量指标。研究一调查分析了信阳市两所中学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175名经历留守学生的自我同情和情绪适应的特点,以及自我同情对情绪适应的影响。在研究二中设计了自我同情干预方案,对12名经历留守初中生的自我同情进行了干预。研究结论如下:(1)经历留守初中生的抑郁、焦虑和孤独感显著高于未经历留守初中生,经历留守初中生的普遍人性感显著低于未经历留守初中生;经历留守初中生的抑郁、焦虑和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经历留守初中生的自我宽容、普遍人性感和正念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自我同情的三个维度自我宽容、普遍认性感和正念对经历留守初中生情绪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3)通过干预自我同情对于改善经历留守初中生情绪适应的方案是可行的,干预后经历留守初中生的自我宽容、普遍人性感和正念显著提高,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但孤独感的变化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