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却相对缓慢,低于全国水平,并且东北地区存在着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1949年以后,东北地区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1957-1978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1年至今的稳步缓慢发展阶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3.6个百分点;在1978-2008年,东北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6.19%上升到57.31%,提高了21个百分点,而在此期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则由17.92%上升到46.59%,提高29个百分点。这说明,虽然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率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运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4.0,对2008年东北地区35个城市25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在城市化质量等级分类中东北地区35个城市中城市化发展质量为优秀的城市是沈阳和大连;城市化质量发展良好的城市有9个,辽宁、吉林、黑龙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22%、22%;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中等的城市有6个,辽宁、黑龙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17%;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一般的城市有9个,辽宁、吉林、黑龙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44%、33%;城市化发展水平较差的城市有9个,吉林、黑龙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和67%。可见,辽宁省的城市化质量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省,吉林省的城市化质量的整体水平要略好于黑龙江省,而黑龙江省在城市化质量较差等级的分布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看出,省域间的城市化质量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从公因子综合评价的得分来看,沈阳、大连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是第1和第2名;哈尔滨、长春和鞍山在综合得分中分别排名第3名、第4名和第5名,哈尔滨和长春的综合得分与沈阳得分分别相差0.79和0.85;锦州、吉林和大庆市综合得分排名分别为第6名、第7名和第8名,鞍山、大庆为资源型城市;七台河、伊春、黑河、双鸭山和鹤岗综合得分评价排名位居最后五位,得分均大于负0.4。可见,东北地区的城市间城市化质量差距较大。排名靠前的多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将会是未来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各因子的得分排名来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素质因子中,哈尔滨、沈阳和长春有较高的得分,这与它们省会城市的地位是分不开;在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因子中,大连、沈阳和大庆有着显著的优势,并且大连与沈阳、大庆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人口就业和居民生活质量上,绥化、朝阳和丹东位于前三名;在环境建设因子上,盘锦排名第一,大庆排名第二。鉴于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的上述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改善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三是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四是完善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五是加快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