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易学辨正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引领的古史辨思潮兴起,在史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古史辨学者不仅讨论与三皇五帝有关的上古史问题,还讨论《易经》、《诗经》等经学问题,以及诸子学的儒、墨、道、法多家的问题,要求还原历史原貌,建立新史学体系。20世纪易学就在古史辨易学讨论的氛围中展开,出现了与此时期象数派、义理派发展并不相同的新路径。古史辨学者讨论了关于《周易》经传作者、年代、性质,孔子与《周易》关系,以及观象制器说等等问题,完全开辟此时期的易学新论域,之后半个世纪易学的发展还是在古史辨的论域中展开。因而,古史辨易学问题的来源,古史辨易学对前人易学的继承与发展,都是值得注意的。20世纪初,日本学界因为崔述的《考信录》掀起了疑古辨伪的思潮,早于古史辨思潮十几年,出现较早的日本疑古思潮对古史辨思潮的影响,以及此时期日本易学与古史辨易学的关系也都值得讨论。  本文在结构上分六章。绪论,主要释题、介绍相关研究成果、篇章结构、研究方法。第一章以顾颉刚为主体,论述古史辨思潮展开的背景。第二章介绍传统主流易学思想和前人易学辨伪成果,并讨论古史辨易学辨伪的论题、思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第三章、第四章,是古史辨易学研究的主体,依史学论域分为:伏羲神农与上古史、文王与卦爻辞、孔子与《周易》、《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四部分,具体展开古史辨易学的发展脉络及其核心的论域。第五章,研究古史辨易学与日本疑古思潮易学辨伪的交互影响。第六章,对古史辨易学的总结与辨正。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和谐理论、创新理论和经济循环理论以及需要层次论,运用综合分析法、列举比较法、演绎归纳法等方法,通过物质文明的构成要素,分层次地研究了物质文明对科技创新的巨
本文对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波伏娃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认识和分析两性关系,考察了女性角色形成的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否定了性别问题上的生物决定论
本文把“官僚制”作为中性词放在政治哲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通过考察官僚制作为政府行政和公共管理的一种模式变迁的几个阶段,并通过分析众多学者关于官僚制的理论思想,从而揭示出
财富泛指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之物,即马克思所认为的财富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财富共享是指在财富发展过程中,社会全体成员对财富的公平享用。
李荣是唐初著名重玄学者,约在太宗末年生于蜀中。他活动的时期,主要发生在高宗朝。其人颇富文人气质,有相当的文笔,并能言善辩。他的哲学直承老庄并继承了成玄英等学者的重玄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