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性温,味辛,入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是临床常用来治头痛的要药,也被赞誉为“血中气药”。川芎、酒川芎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饮片,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科学的组织管理,导致川芎饮片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对川芎饮片进行标准化研究,建立完善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以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和川芎饮片规范化生产。本文主要从炮制工艺、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初步药效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它们的质量标准,为川芎饮片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净制-软化-切制-干燥”方面对生川芎饮片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优选工艺为:取川芎药材,除去须根、泥沙、杂质,加入药材重量20%的水润制24h,切制成24mm的厚片,于55℃烘箱中干燥5h。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D-最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酒川芎的炮制工艺。首先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黄酒的稀释度和闷润时间,然后以酒炙川芎炮制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加酒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自变量,进行D-最优设计;以酒炙品中含有的5种有效成分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3-正丁烯基苯酞的含量加权评分后的OD值作为因变量,通过对响应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优选的酒川芎饮片的炮制工艺为:加酒量20%,黄酒用其质量80%的水稀释后,与川芎饮片拌匀,闷润75min,于156℃炒制12min。2、建立了测定川芎、酒川芎饮片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3-正丁烯基苯酞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该含量控制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可作为川芎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了对川芎和酒川芎饮片的指纹图谱研究,同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其中确认共有峰11个,标定了5个特征峰。建立了特征指纹图谱。3、对不同等级的川芎饮片及其酒炙品进行了初步药效学评价,采用镇痛实验(热板法、扭体法)、复制盐酸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进行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不同等级的川芎饮片及其酒炙品的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川芎饮片及其酒炙品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均能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潜伏期并减少扭体次数,能降低全血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一等饮片的镇痛、活血化瘀作用较二等、三等饮片好。在同等剂量下,酒炙品较生品药效更为显著,与“酒炙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理论一致。本文主要从以上3个方面开展了川芎饮片的炮制工艺、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初步药效学的研究,对加快川芎饮片的标准化进程和川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