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保留气管套管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策略的可行性与优势,并为气管套管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老年呼吸内科病房及ICU住院治疗50例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分别采用传统撤机者(传统组)及直接封堵气切套管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者(序贯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4例,常规撤机组逐步减少SIMV指令频率,降低支持力度,而序贯撤机组患者达到拟撤机标准后,保留气切套管,将气切套管cuff气囊的气体排出后直接采用一次性采血管帽封堵气切套管,使用口鼻面罩连接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两组在PIC窗后试撤机1小时及24小时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住院总费用等的差别。结果:50例患者中行有创无创序贯撤机者(序贯组)26例次,传统撤机者(传统组)24例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差异,撤机前传统组与序贯组浅快呼吸指数(RVR)分别为67.8±16.4与70.5±14.6、血气分析结果PaO2(mmHg)分别为80.73±9.64与79.61±8.86、PaCO2(mmHg)分别为46.56±8.63与51.08±7.85等,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有创-无创序贯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PIC窗后试脱机1小时及24小时动脉血气PaO2(mmHg)分别为79.79±9.43、65.54±7.26及88.04±9.85、75.06±8.76,VAP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9例,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9±7.65天、15.3±6.78天,成功撤机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住院总费用分别为5.3±2.62、8.4±3.76万元。结论:1.有创-无创序贯撤机组PIC窗后试脱机1小时及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明显、VAP发生率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高、住院总费用降低。2.保留气切套管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策略切实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3.将气切套管cuff气囊的气体排出后直接封堵气切套管,实施有创-无创通气策略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因此我们提出可以将气管套管附接一“帽状”结构,方便有创无创通气的切换,为气管套管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