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通道内流体流动表面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流动在微纳机械、纳米储能、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尺度内,流体流动过程呈现完全不同的形态,由于只有有限个数的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传统的连续模型方法已经不能预测和解释流体在纳米尺度的特征,分子动力学模拟成为强有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理解、掌握微纳尺度的流体特性,以达到控制、优化纳米尺度内流体的运动,可以促进发明新的设备及应用。在纳米通道内,流体与固壁分子间的作用、固壁的表面状况都对其中的流体产生强烈的影响,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流体在纳米通道内运动,着重于研究流体流动的表面效应,研究了气体在纳米通道内流动的切向动量协调系数及表面亲润性非对称通道内的运动规律、混合气体的流动特性、含有气泡的流体运动情况、单壁碳纳米管壁面手性对流体的运动影响,最后实验定性验证纳米尺度流动的速度效应并探讨构建纳米泡沫储能系统。   发现气体在壁面有吸附层时,切向动量协调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吸附层能够解吸附的温度时,切向动量协调系数发生突跃;在壁面无吸附层情况下,切向动量协调系数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本文模拟条件下,气体粒子离开壁面吸附的能力及壁面粒子热运动产生的粗糙度决定了切向动量协调系数的分布。气体在Janus界面的纳米通道内流动,总体流动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速。由于密度分布的不对称性,呈现了特殊的流型,该流型既不是类泊萧叶流动,也不类似于栓塞流动。   发现混合气体在纳米通道中流动时,气体混合物不再均匀一致,亲水性粒子随着自身比例的减少,逐渐被吸附于壁面,而疏水性粒子主要分布于通道中间。在亲水粒子、疏水粒子以及壁面粒子相互作用下,混合气体在壁面附近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向强相互作用的转变,形成了类固体层。流动速度随着疏水性粒子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同时,滑移速度也从负滑移速度逐渐转变为正滑移速度。亲、疏水粒子各占50%的气体混合物在纳米通道内流动时,亲水粒子的解吸附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使得固壁附近亲水粒子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疏水粒子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能够到达固壁附近。在温度较低时,混合气体在纳米通道内分布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随着温度升高,层化现象减弱;混合气体在纳米通道内流动,在固体壁面从温度较低时的无表观滑移到表观滑移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而在通道中心混合气体流动速度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提出了一种统计纳米通道中气泡运动速度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密度分布定位气泡的位置,进而得到气泡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从而求出气泡的速度。发现在亲水性壁面纳米通道中,气泡形成于通道中间。在势能强度较大时,壁面吸附分子较多,气泡也较大,反之则气泡较小,气泡的运动速度接近但小于通道中心流速。对超疏水性壁面,气泡则形成在固壁附近,两个壁面形成一对对称的气泡,气泡运动速度接近但大于边缘速度。流体总的流动速度随着流体分子与壁面分子作用的减弱而增大,滑移速度则逐渐从负转变为正;当壁面为超疏水性时,随着外界驱动力的增大,两壁面上气泡被逐渐拉长,同时变得逐渐扁平;前端“接触角”逐渐增大,而后端“接触角”逐渐减小。在不同驱动力作用下,两个气泡总是保持相同的速度,气泡的速度与外力驱动的大小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外力增大,边界层及通道中心速度皆呈现增大趋势。当纳米通道上板做剪切运动时,两个气泡之间吸引力使得它们总是保持相同速度前进。板间距离对气泡速度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纳米气泡间吸引力的存在,加快了固定壁面附近流体的流动速度,减缓了靠近运动壁面附近流体的速度,增大了流体在纳米通道内速度滑移。   建立了流体在单壁碳纳米管中流动模型,对比分析了氩气和水在近似相等半径的椅型和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中的流动。同等外力驱动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中流体所受的阻力小于相同半径的锯齿形单壁碳纳米管中流体所受的阻力,显示出了强烈的手性效应。手性效应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流体在近似半径的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剪切应力和有效粘度都大于对应椅型中的参数。剪切应力和有效粘度随着尺寸及流速增大而减小,呈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和速度效应。流体呈现典型栓塞型流动,手性对密度分布影响较小。单个流体粒子沿不同壁面运动时所受的作用力差异从根本上解释了流体在单壁碳纳米管中所受手性效应的来源。   通过考察将去离子水压入纳米泡沫材料ZSM-5沸石中的过程,实验研究了纳米尺度流体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流体在疏水性纳米通道中流动时,流体的有效粘度随着流动平均速度增大而减小,定性的验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中的速度效应。同时,分析水在纳米泡沫孔中的流动,验证了纳米泡沫系统的储能特性,这可以用于振动等低品位能源的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胶囊(NAC)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与石油资源匮乏日益显著,已经严重制约当前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降低车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度和改善环境污染成为了未来汽车工
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的特点,本课题选用秸秆为原料,对以秸秆为底物的乳酸菌CBP全程发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内容包括菌种的分离、筛选、鉴定,菌种诱变选育,以木聚糖为底物发酵条件优化以及以秸秆为底物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以木聚糖为诱导物添加到培养基中,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出两株能够直接利用木聚糖生产乳酸的菌株L3,L6。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了发酵液中的有机酸。菌株L3,L6发酵木聚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得到飞速发展。由于其能够将传统实验室中样品制备、可控反应、分析检测等操作功能集成到一块面积仅为数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具有试剂消耗量小、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成年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的纳米抗体药物ca-placizumab(商品名Cablivi?),该药作用机制主要指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目的:通过观察依那普利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心肌中GATA结合蛋白4(GATA4)和小分子核糖核酸-200b(miR-200b)表达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对心肌肥厚可能具有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是化学药物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参数,其运用提高了药品检验过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本文阐述测量不确定度在化学药物中的应用,综述不确定度评定在化学药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多酚化合物和植物雌激素,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和抗肿瘤.体内外实验表明,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乃至逆转作
红景天苷是苯丙素类糖苷,作为高原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近3年来,红景天苷许多疾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备受关注.研究显
目的:分析影响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效应的主因子,探讨其常规方案用于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适宜性.方法:以美罗培南0.5 g q8h、1 g q8h和2 g q8h为模型方案,以5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