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邓恩的诗歌创作原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邓恩是玄学派的代表人物。读者总能被他大胆的想象,新奇的原创性,随意的语言所吸引,对他作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他独特的创作原则使他的诗歌在同时代的诗歌中独树一帜。本文从主题、语言、韵律三方面探索邓恩的创作原则。第一章研究邓恩在主题表达上的奇特性原则。在表达对爱情的理解时,邓恩使用了“以平凡表奇特”的原则。他采用“以情动人”原则,以期用真挚而强烈的情感来感动上帝,获得救赎。对女人不忠的批评就是对他自己叛教的批判。这种创作原则叫做“李代桃僵”。在邓恩看来,死亡就是再生,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在表达这个思想时,他采用了“以生论死”的原则。第二章讨论了邓恩在表达方式上的陌生化原则。日常语言被陌生化,变成了独特而又有力的诗歌语言。正常的戏剧对话形式也被陌生化为独白形式,听者的语言及反应都被省略了。常见的逻辑推理模式也被陌生化了,带上了辩论与说服的色彩。第三章探索了邓恩在韵律上的不规整原则。他借助不规整的语音及韵脚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在55首诗中,邓恩使用了49种诗节形式,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韵律感受。错置的标点阻碍了情感的流畅表达,成为邓恩诗歌的一大亮点。结论部分首先总结了邓恩的创作原则,其次简略提到了邓恩研究的新方向并指出新理论的运用及跨学科研究将使邓恩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其他文献
伊恩·麦克尤恩被认为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1976年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获得毛姆奖后,其作品在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麦克尤恩的作品风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中国,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扩
2009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主办,湖南省政协书画室协办的“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李胜洪,研究员石开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经典形象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深刻内涵。笔者认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人和物的形象
完形填空已逐渐成为中考英语试题中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考题型之一,因此,其效度的程度也愈来愈与整个中考英语试卷的科学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完形填空题型的效
采用对抗对策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雷达方在反侦察过程中的技术配置和策略选择问题,对模型在理论上进行了细致的表述,并结合算例说明了理论模型的算法流程,同时还说明了采用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