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具有其他给药途径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能避免首过效应、可随时中断给药等,但角质层和紧密连接的存在是经皮给药的最大障碍。醇质体(ES)作为一种新型的脂质类载体,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的醇类(乙醇、丙二醇或异丙醇或其混合物)脂质体。冰片作为一种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已被验证其能够促进药物通过生物屏障。本研究选用秋水仙碱(COL)作为模型药,制备冰片物理修饰的秋水仙碱醇质体(COL-bpES),并针对其易挥发、稳定性差的特点通过制备丁二酸酐作为连接臂连接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冰片(BO)制备冰片化学修饰的秋水仙碱醇质体(COL-bcES),从体外扩散、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多方面比较物理修饰和化学修饰的效果,并考察修饰后的促渗效果。COL-ES工艺的建立:以粒径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超声注入-探头超声法,使用该工艺制备的COL-ES平均粒径为70.23±2.34 nm,平均Zeta电位为2.02±0.16mV。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所制备COL-ES为多层囊泡结构,封闭球体。冰片修饰的秋水仙碱醇质体的构建:通过简单混合制备COL-bpES,通过酰胺化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BO-DOPE,经MS和1H-NMR及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使用BO-DOPE制备COL-bcES。体外扩散评价:采用双室扩散池评价醇质体的经皮扩散效果。48小时后COL-bcES、COL-bpES和COL-ES的渗透速率分别是秋水仙碱乙醇水溶液的5.47、5.13、4.08 倍,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是 110.28±5.31、103.52±4.80、82.34±5.82μg·cm-2。体内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结果表明COL-bcES、COL-bpES和COL-ES的Tmax为3.00±0.00、2.60±0.55和3.00±0.00 h,AUC0-∞分别为161.69±38.29、147.91±27.26和130.70 ± 16.62ng/mL;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模型,通过给药前和给药72h后膝关节周长变化和炎症因子变化证明COL-bcES相比于秋水仙碱乙醇水溶液能够明显增强秋水仙碱的药效。总结: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醇质体经冰片修饰后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经皮给药的递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