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已经是大容量和规模化商业运行的先进技术,配以尾部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装置后,可大幅度的提高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成为目前较理想的清洁发电技术,但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尚短,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混煤掺烧在我国已得到普遍应用,但经常会出现因掺烧不合理造成的运行不稳定、燃烧效率降低、炉膛结焦严重等问题,仍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的方法,对一台1000MW超超临界前后墙旋流对冲锅炉开展了混煤燃烧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首先,本文考虑HT-NR3燃烧器实际结构和尺寸,提出将炉膛连同48只燃烧器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域的网格划分方案。考虑到外二次风出口扩流锥与壁面成45°角的情况,本文采取燃烧器出口网格线与流动方向相一致的网格划分方法,以减少伪扩散现象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锅炉开展了额定工况下的炉内流动、燃烧、传热与NO_x排放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网格模型可以较合理的预测锅炉实际情况。其次,开展了变工况燃烧数值模拟,主要考察了旋流强度、燃尽风量、磨煤机组合方式和负荷变化对炉内流动、燃烧和NO_x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器旋流强度增加、5台磨煤机ABCDE运行时,可增加煤粉燃尽率,提高燃烧效率,降低NO_x排放量;增加燃尽风量、适当降低锅炉负荷,可使NO_x排放量降低。最后,对“分磨掺烧”印尼煤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荷下掺烧印尼煤,使锅炉燃烧效率下降,NO_x排放量降低;印尼煤在炉膛上层掺烧比在下层掺烧时的燃烧效率要高,NO_x排放量更低。因此,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适当掺烧印尼煤;在混煤掺烧过程中,应尽量将挥发份较高的煤置于上层掺烧,以减少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并使NO_x排放量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