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线状地物图斑化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2017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明确规定:取消线状地物以线要素的形式表示,实地宽度超过2m的线状地物,如公路用地、铁路用地、河流水面、沟渠等线状地物,按图斑调查上图并且以图斑的形式表示。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线状地物图斑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从理论技术层面提出线状地物图斑化数学几何算法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处理和面积统计提供可参考依据。本文以2017年内蒙古土地调查关键技术研究试点项目为支撑,以和林格尔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凸角圆弧法和角平分线法对线状地物图斑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单条线状地物图斑化模型和多条线状地物图斑化模型。在充分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对于线状地物要素的要求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运用数学几何方法算出线状地物图斑化过程中线状地物拐角和顶点重叠处的面积损耗值。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本文利用线状地物的虚拟模型和研究区线状地物要素进行了线状地物缓冲图斑化模型验证,同时对图斑化后的线状地物图斑从数据展示、地理要素、应用、面积统计角度进行了影响分析。通过对研究区线状地物图斑化关键技术研究,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对于单条线状地物要素缓冲图斑化而言,运用凸角圆弧法缓冲图斑化在拐角等于π的情况才能实现无面积损耗缓冲图斑化,其他情况下缓冲图斑化都会存在拐角面积损耗;运用角平分线法可以实现单条线状地物要素图斑化且拐角处无面积损耗,但是当拐角非常小时不能保证缓冲线等宽性。(2)对于多条线状地物要素缓冲图斑化而言,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单条线状地物要素缓冲图斑化。运用凸角圆弧法缓冲只能在多条线状地物要素共用一个顶点,且有两条线状地物要素共线的情况,才能保证这两条线状地物要素无拐角或者重叠区面积损耗缓冲图斑化,其他情况下缓冲图斑化都会存在面积损耗;运用角平分线法缓冲图斑化任何情况都可以实现无面积损耗缓冲图斑化,并且角平分线法还可以对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的线状地物图斑的面积进行精度的检验,但是当拐角非常小时不能保证缓冲线等宽性。(3)通过对线状地物图斑化模型实例验证,验证结果与理论研究分析结果一致。利用ArcGIS软件平台的凸角圆弧法对研究区线状地物要素缓冲图斑化,图斑化后面积的相对误差δ_S(δ_S=(S_实-S_理)/S_实*100%)比MapGIS软件平台小,该相对误差可以为研究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线状地物图斑面积统计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在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人群,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处理解决复杂问题方法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沃土[1].所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种因素实质上又都深受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子君虽
目的 :观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NMIBC患者随机
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慢性肾功能衰竭1年余,血液透析8个月,每周2次。全身肌肉疼痛,肾衰后行走、站立无力,扭伤后来院急诊摄X线片。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50.0 u/L,钙2.2
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人生本来就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正是这种人生态度赋予了他笔下的桑提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
<正> 长期以来,枪毙死刑犯一直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什么一颗子弹要三毛钱,什么执行的武警战士要口戴大口罩,手套白色手套,怕被人认出来;什么要正对死刑犯的眉心开枪……
对“颗、粒”这两个量词学界一般认为:都计量小而圆的东西,不同的只是“颗”计量的事物比“粒”计量的大一点。如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附录1《名词、量词搭配表》中能同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数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备份存储系统,来保护数据。而数据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丢失,比如:操作失误,硬件故障,病毒侵害等等
体育能力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试行推广两类课程体育改革的今天,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多年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