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抑制剂BD118212单药或联合吉非替尼抑制肺腺癌细胞株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BD118212对肺腺癌H1975、PC9、A549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  研究目的:研究BD118212对人肺腺癌H1975、PC9、A549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BD118212干预人肺腺癌H1975、PC9、A549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的情况,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1.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D118212(0μmol/l、0.05μmol/l、0.1μmol/l、0.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作用于H1975、PC9、A549三株细胞24h、48h和72h后,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作用时间的延长,BD118212对H1975、PC9、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2.不同浓度BD118212(0μmol/l、0.05μmol/l、0.1μmol/l、0.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干预H1975、PC9、A549三株细胞72小时后,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上升,药物对H1975、PC9、A549凋亡作用增强。BD118212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体外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BD118212对人肺腺癌细胞株H1975、PC9、A549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且作用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  2、BD118212在体外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株H1975、PC9、A549凋亡,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第二章:BD118212对H1975、PC9肺癌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研究目的:研究BD118212对H1975、PC9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用吉非替尼(H1975组浓度为1μmol/L,PC9组为0.5μmol/L)跟不同浓度的BD118212(0μmol/l、0.05μmol/l、0.1μmol/l、0.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处理H1975、PC9两种细胞72小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判断不同浓度BD118212对H1975、PC9两株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1975、PC9肺癌细胞株被c-Met抑制剂、吉非替尼以及联合用药干预后phospho-ERK1/2、phospho-AKT、phospho-STAT3相关蛋白的变化。  结果:1.MTT法检测发现,细胞株H1975、PC9在不同浓度BD118212与吉非替尼联用后,均能较单药吉非替尼更强地抑制细胞增殖。H1975细胞株在BD118212浓度为20μmol/l至40μmol/l之间表现为相加效应,PC9细胞株在BD118212浓度为10μmol/l至40μmol/l之间表现为相加效应。H1975和PC9细胞株在BD118212的其它实验浓度范围内时两药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且PC9在低剂量的BD118212的协同效应较明显。  2.Western Blot法检测示0.05μmol/L BD118212、0.5μmol/l吉非替尼或两药联合干预H1975、PC9细胞后,均能引起phospho-ERK1/2、phospho-AKT、phospho-STAT3表达的下调。联合用药组较吉非替尼单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BD118212具有增强H1975、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ERK、AKT、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1.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通过目标区域测序,寻找寻常型银屑病与糖尿病共同存在的突变基因。  3.siRNA诱导CDKAL1基因沉默对体外HaC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外周血apelin-3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血清、尿液及肾组织中IFN-γ、 CXCL16、uPAR的表达来寻找监测SLE疾病活动及肾脏损伤的标记物。  方法:  1.选取我院确诊的SLE患者50例,根据有无临床
2002年底,在我国广东省最先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也被称为非典型肺炎,随后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流行,其致病因子于2003年4月被
目的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出现器官功能受损,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显示FIP1Ll-PDGFRα融合基因可能是其发病原因.我们报道了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