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些年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趋向于与国外的设计方合作,而当地的设计院,为了追求项目设计水平的更高层次,也同样寻求与国外知名的设计事务所合作,而建筑合同,在跨国合作中,为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合同的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层面展开对建筑合同翻译的研究,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建筑合同的概述。从合同的概念和共性入手,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建筑合同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其在现代市场运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是理论框架,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概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功能理论的贡献,接着就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做出了具体介绍。
第三章作者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把功能翻译理论运用到建筑合同的翻译过程中,对建筑合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首先,作者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合同的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目的,指出建筑合同属于传意性文本和使役性文本,具有提供信息和规范行为的双重功能,但更重要的是规范行为的功能。建筑合同要求目标语文本和原文文本具有相同的交际功能,因此要用工具型翻译中的等效翻译,使目标语受众获得原文功能。在本章中,作者认为,为了明确译文所要发挥的功能的特殊环境,所有翻译任务都应该有翻译纲要作为指导,并且作者试图给建筑合同的翻译列出一个翻译纲要。最后,作者通过建筑合同中大量的实例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目的法则”,“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功能加忠诚原则”在建筑合同翻译中的适用性。
第四章作者从传统的文体学角度,即词汇、句型和篇章的角度分析了中英文建筑合同各自的语言特点,然后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取得译文的语内连贯与语际连贯。
第五章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且基于众多学者对功能理论的批评和作者对于建筑领域等的认识局限性,在本章的末尾提出了该论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