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关于探究的系统研究起步比较晚,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具体到学科的探究理论很少,关于跨学科的探究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自2001年9月以来,探究已经在各个学科课程中得以实施,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作为对学生一种能力培养的共同要求,各学科之间应该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物理与数学作为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学科更是如此。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由物理学家提出的,而对物理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撑,很多科学巨匠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数学家。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中的探究内容及其呈现的具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到两个学科课程中的探究的各自特色、共性及其存在问题,以期望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实现跨学科课程资源的互相利用,同时,深化针对初中课程中的研究。在研究中,论文以初中阶段的数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究内容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物理、数学现行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初中物理、初中数学课程实施中的有关探究的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主要用到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访谈法等。研究表明:(1)探究在初中数学和物理课程中的定位不同。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探究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手段和载体而出现,而且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并没有将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显性目标加以明确体现;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不仅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显性的教学目标,而探究的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2)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明确提出探究的概念,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探究的概念。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探究渗透在各部分内容的叙述之中,但没有明确提出探究的概念;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探究的概念,对探究的内涵和意义做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探究的七要素及其相应的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这个特点也体现在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之中。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虽然也有“探究”的字眼,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3)探究在初中物理和数学教科书以及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呈现形式和呈现特点不同。其中,数学探究的思辨性强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物理探究的实践性强注重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4)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探究有明显差别,即集中表现为,数学教科书比较注重跨领域的数学内容的综合运用(侧重在分析解决问题),而物理教科书关注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两学科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调查访问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物理教师和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并且,进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限制。为了在初中数学和物理课程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我们认为:(1)进一步完善数学课程标准,尤其是,明确探究的概念、意义、过程要求,将其作为一种显性的课程目标,以确保探究的课程实施。(2)对于两门课程而言,都需要增加探究的自由度,使探究的过程落到实处。尤其是,应该在发现问题、提出(学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做出更多的努力。(3)丰富初中物理教科书和实际教学中的探究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探究的结构,增加针对探究过程的精心设计和预设。(4)加强教师培养,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际能力。适当打破学科界限,增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5)注意学科课程内容的安排顺序和探究内容、探究方法的相互渗透以保证探究过程高效、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