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为了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共同出资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共赢。从2014年开始,我国掀起了新一轮PPP浪潮,而政府参股PPP项目则是这轮PPP浪潮的显著特点。在国际上,政府参股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是有先例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立的第三部门即由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30多年发展的第三部门发生了大规模的经营亏损和破产等现象,促使日本政府通过10多年的彻底改革,重新建立第三部门的管理体制,逐步改变其亏损状况。我国新一轮PPP项目与日本第三部门非常相似,都属于“合资+合作”模式,因此,深入研究我国PPP项目中政府参股的风险及其传导路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首先对日本第三部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第三部门的风险因素,然后通过文献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初步识别PPP项目政府参股的风险因素,最终得到31个政府参股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来自第三部门实例的5个新风险因素。其次根据这31个风险因素设计调研问卷并大规模开展调研,依据收回的有效数据和风险重要性公式,计算风险得分并排序,得到了16个“高度重要”风险,并对不同参股区间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对比,结果发现每个参股区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每个风险对不同参股区间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风险因素的传导路径,找出了“责任、权利、义务分配不当”、“合同中风险分配模糊”、“信息传递渠道不完善”三个风险重要性得分在4分以上的“高度重要”风险的传导路径,强调了项目公司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并在借鉴第三部门风险化解的基础上,针对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和风险传导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PP项目风险领域的理论研究,给存在政府参股的PPP项目在实践中提供风险管理的参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