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身体扭曲、重复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其有3种分类方法,分别为按病因(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退行性)、症状分布(局灶性、节段性、多灶性、全身性及偏身性)及起病年龄(早发性和迟发性)分类。至今,共有20种单基因形式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单纯肌张力障碍(8种,DYT1,2,4,6,7,13,17和21),肌张力障碍附加征(7种,DYT3,5a,5b,12,16有帕金森,DYT11,15有肌阵挛),发作性运动障碍(5种,DYT8,10,18/9,19,20)。明确了10种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致病基因,分别为DYT1(TOR1A),DYT6(THAP1),DYT3(TAF1),DYT5a(GCH1),DYT5b(TH),DYT11(SGCE),DYT12(ATP1A3),DYT16(PRKRA),DYT8(MR1)及DYT18(SLC2A1)。 早发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最常见的是DYT1型肌张力障碍。DYT1型肌张力障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和低外显率为特征,在德系犹太人中发病率约为1/16000-1/20000,在非德系犹太人中发病率约为1/200000。本病有显著的临床差异,从书写痉挛到严重残疾的儿童,但其典型临床表现贯穿各种族,表现为儿童期起病,首发于单个肢体,逐渐进展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但头颈部肌肉不常累及。起病年龄早及首发于下肢提示预后不良。 DYT1型肌张力障碍最常见的突变是TOR1A基因5号外显子中2个相邻的GAG三核苷酸中的1个GAG三核苷酸的缺失(904_906delGAG/907_909delGAG,“GAG缺失”,△GAG),该突变几乎见于所有DYT1型肌张力障碍的病人。 DYT1型肌张力障碍外显率低的原因尚未明确,有报道可能与TOR1A基因4号外显子D216H的多态性有关。最近,有研究发现THAP1基因(DYT6型肌张力障碍致病基因)产物与TOR1A基因启动子区有相互作用,能抑制后者的表达,有研究证实了THAP1基因的纯和错义突变导致TOR1A基因的表达增多。TOR1A基因4号外显子多态性及调控TOR1A核心启动子区并抑制其表达的THAP1基因,可能作为遗传内的调节器参于调控TOR1A基因突变表型,需要更多的临床病例证实。因而研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2例临床疑诊为早发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人行TOR1A基因4号和5号外显子分析,并对其中1例行THAP1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和探讨基因诊断的意义,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早发DYT1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型异质性及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率水平。 【研究对象和方法】 收集2例(患者A,患者B)临床诊断为早发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分析;收集病人及父母外周血标本(B患者母亲除外),利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进行TOR1A基因4号和5号外显子及THAP1基因3个外显子基因检测。 【结果】 患者A具有典型的早发DYT1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其父亲有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患者 B以少见的颈部肌张力障碍首发,无下肢受累;父亲无症状。两名患者及各自的父亲均有TOR1A基因5号外显子△GAG杂合突变,B患者父亲还有TOR1A基因4号外显子的多态性c.646G>C(p.D216H)。患者A母亲无TOR1A基因突变。患者B及其父亲无THAP1基因突变,排除DYT6型肌张力障碍。结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患者可明确为早发DYT1型肌张力障碍,患者A确诊为早发全身性DYT1型肌张力障碍,其父亲确诊为早发多灶性DYT1型肌张力障碍,患者B为早发节段性DYT1型肌张力障碍。患者B父亲为TOR1A基因突变的无症状携带者。 【小结】 本结果中仅有的2个家系患者展示了TOR1A基因突变所致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异质性;首次在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证实了颈部肌张力障碍可以是早发DYT1型肌张力障碍的首发症状。结果支持D216H多态性可降低TOR1A基因突变外显率的报道。提示基因分析对诊断和进一步明确异质性的机制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