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外缘不断扩大。就成都平原地区来看,千百年发展而来的传统林盘聚落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市区周边中心城镇的建筑及空间形态与城市趋同,部分场镇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同时林盘村落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更新也出现了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有两,一方面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如厂房、小区、大学校园等现代城市建筑的迁入,大面积占地导致很多林盘村落消失;而另一方面则是土地整理政策下的新农村建设,由于大规模的集中规划,出现了形态规整呆板的城市型住宅小区,建筑造型也千篇一律,非常单调,布局及建筑形态设计与聚落周边环境严重脱离。因此本文选择形态学理论来分析及阐述传统林盘聚落的形态,以及形态形成的过程,未来形态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即“形态形成分析——形态演变分析——更新策略总结”。第一部分将成都平原传统林盘聚落系统分为中心城镇,场镇、林盘村落三个层次,运用形态学及类型学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聚落系统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更新发展中的问题。第二部分由第三章与第四章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分别从历史发展角度与城市化角度来分析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第三章主要是从社会形态角度入手,研究社会政策更替、生产力、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如何影响林盘聚落形态形成的。第四章则提取了郫县境内的郫筒镇与唐昌镇来进行形态分析,运用GIS软件,通过对80年代至90年代形态演变的分析、林盘演变的趋势,准确地总结出高速城市化过程对传统林盘聚落的演变规律。第三部分由第五章与第六章组成,主要是从建筑学角度来探索未来林盘聚落更新的趋势与设计策略。第五章根据在三个示范点的设计实践,结合一部分已建成的优秀新农村设计方案,对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而在第六章中就主要是对通过对竞赛作品中好的创意的提炼,展望未来新农村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都平原城乡用地协同调控系统开发与示范”,课题编号:2006BAJ05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