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应急疏散实验及仿真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迅速涌现。在遇到火灾、爆炸、毒气泄露等突发事件时,大型商场、写字楼、教学楼等人口密集区将面临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突发事件导致建筑大规模断电时,会造成疏散通道光线急剧下降,视觉上的障碍会进一步加重人员恐慌和踩踏等危险性,加深事故的严重性。因此,开展不可视环境下高层建筑人员应急疏散实验及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开展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建筑典型区域的应急疏散实验,通过摄像机记录行人疏散过程,并利用视频处理方法提取视频中行人的轨迹,获得行人的速度、密度和流量等特征参数,最后通过改进的3D社会力模型对校园建筑简单场景和复杂场景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不同因素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开展正常和不可视两种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教室、走廊和楼梯)行人应急疏散对比实验。对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典型行为和疏散时间、速度、密度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正常疏散过程中行人的疏散时间短且分布的相对集中,而在不可视疏散条件下,行人疏散时间长且分布分散;在不可视情况下,人员在几乎无障碍物的走廊区域疏散速度最大,其次是在有桌椅阻挡的教室区域,而在三维楼梯区域,由于担心踏空摔倒,疏散速度最小;在不可视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路径与正常情况下相差较大,由于人员会更多地借助课桌或墙壁等。(2)提出改进的3D社会力模型。对不可视环境校园典型区域(教室、走廊和楼梯)简单场景进行整体模拟仿真,分析整体疏散中疏散人数、房间门宽、走廊宽和楼梯宽对疏散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可视疏散过程中,拥挤主要出现在相邻两个场景之间的过渡区域以及教室内水平和垂直通道交叉的T型区域;减少疏散人数以及增加教室门宽能显著提升疏散效率,但增加走廊和楼梯宽度反而可能降低疏散效率。(3)进行了不可视环境下单层双教室、单层多教室以及多层多教室等复杂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模拟仿真研究,分析同时改变双参数对整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单层双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楼梯宽,教室门宽,走廊宽;从单层多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教室门宽,楼梯宽,走廊宽;从多层多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走廊宽,楼梯宽,教室门宽。
其他文献
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有关海洋与恶劣环境条件下砼结构耐久性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为我国进行相关方面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摘要:现代项目管理科学是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项目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进行控制的管理科学,在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森美公司实施人造板技改项目的必要性,对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公司提高人造板技术项目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造板;技改    一、前言  项目管理(PM)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项
现在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虽能够通过国家四级或六级英语考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用英语与外国人顺利地交流,所学英语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因此,如何让学生
教师要配合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学校普遍流行的教育方式,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国外普遍倡导的教育新方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教育方式在新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苍山县大力